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公园郑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来源:郑州日报  浏览次数:8171
内容摘要:今天的河南省会郑州,从铁路沿线到生态廊道,从公园广场到街巷庭院,处处呈现出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作为一个
       今天的河南省会郑州,从铁路沿线到生态廊道,从公园广场到街巷庭院,处处呈现出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作为一个“绿水青山”资源秉赋并不出众的中部城市,郑州一幅幅来之不易的生态美丽画卷背后,凝聚着全市人民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共同期盼。

规划先行 高位推动克难攻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使我市完成了从“风沙城”向“绿城”的嬗变,2006年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以志在必得的信念强力推进。全市园林系统积极对标创建,增绿量、强管理、补短板、创特色,实现中心城区年增绿地超800万平方米,努力让绿城更绿,让家园更美,让人民笑得更甜,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再添亮丽名片。

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指挥部,坚持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大会,印发《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部署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会,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高标规划。2013年以来,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以“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为发展思路,先后编制了《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郑州都市区绿道系统规划》《郑州市绿道连通提质规划》《郑州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年建设规划》和《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等,确定了“一带两区、环廊交织、蓝脉绿网、绿核镶嵌”的绿化系统空间结构,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高频督导。市园林局作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列出“任务单”,制定“时间表”,签订“责任状”,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市长带队每周六观摩,通过高频次点评、排名、通报推动各区(管委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任务按时完成。

高效联动。各县(市)、区(管委会)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了一大批区级综合性公园、公园游园微公园;林业、农业、水务、文物、体育等多部门参与联动,多渠道建设森林公园、生态水系、滨河绿地、生态保遗公园、体育公园等,形成强大创建合力。市、区两级近3年累计投资280余亿元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项目带动

公园绿地增量提质

绿博园、园博园成为旅游景点,铁路沿线变身美丽生态景观通廊,“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生动演绎“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贾鲁河生态公园即将为郑州系上“金腰带”“绿珠链,青少年公园、第二植物园、第二动物园等公园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中,我市坚持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突出“增绿、增水、增湿”三个重点,着力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建设了大量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态产品。

合力推进大型公园建设。从2012年开始,以27个150亩以上综合公园为引领,强力推进大型公园建设,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和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建成绿博园、园博园两个国家级公园;新建南环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贾鲁河滨河公园、龙湖公园、凤山公园等综合性公园及植物园、雕塑公园、湿地公园等专类公园共50余个。加快推进青少年公园、郑州植物园二期、雨水公园、名师园等市级综合公园建设。城市外围规划建绿。依托现有地形地貌、生态片林、水系湿地、文化遗址等生态人文资源,规划43个万亩郊野公园和85处生态保遗公园,已建成郊野公园5个、生态保遗公园11个。城市东南西北区域以绿博园、园博园、西流湖公园、北龙湖湿地公园为中心形成四大“绿心”,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革命性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目前,已建成绿道近3588公里,其中,数百公里实现与公园、水系、历史古迹、风景名胜区等公共空间连通,构建了城市通风走廊和绿色慢行系统、绿道网络系统,其中,中原西路生态廊道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000个/立方厘米,成为市民群众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幸福大道”。今年3月,中宣部组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聚焦我市绿道建设成果,进行全方位、集束性报道。

强力实施五项绿化重点工程。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底,抢抓冬春绿化季节,圆满完成铁路沿线等五项重点整治绿化工程。在拆除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对218公里长铁路沿线、287公里长过境干线公路、101个高速互通立交新建绿地3896万平米,提升绿地3470万平方米,新建的郑东新区高铁公园、管城区陇秀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直接惠及附近市民。

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按照城市公园化、庭院花园化要求不断完善公园体系。郑东新区建成区范围内,与城市生产、生活有机相融的开放式公园绿地达约19.9%、水域约10%,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城区。2018年以来,为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在中心城区坚持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强力推进800个游园微公园规划建设。科学推进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等拆围透绿,使道路和公园无缝衔接,实现了行人街上走,如在画中游。

持续增绿,使城市绿色“家底”不断殷实。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已建成绿地19495万平方米,包括公园绿地771处,行道树55万株,其中,18.18%为大规格法桐,形成了“晴天不晒太阳,小雨不湿衣裳”的林荫景观。建成区绿地率35.84%、绿化覆盖率40.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均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

统筹推进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黄河南岸的邙山,曾是荒山土岭,经过40多年植树造林,修坡整形,如今已建成著名的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大学路与南四环交叉口附近的南环公园,原为中原窑厂废弃的30米深坑,通过垃圾填埋,堆山植树,建成了风景宜人的城市综合公园。

千年古河贾鲁河,一度废弃百年。2017年起,我市按照“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的理念,对137公里河道及两岸实施生态修复,目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初步显现。

生态修复项目,把看似无用的废弃地和垃圾填埋区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城区缺乏大面积绿地的问题,使周边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对城市绿地结构完善和城区活力塑造产生了深远意义。

近年来,我市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中坚持“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坚持治、建、转并举,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统筹实施大生态建设。制定并实施《郑州市都市区生态空间保护规划》《郑州市城市“六线”规划》《郑州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郑州市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完成了市区金水河等10条河渠两岸整治绿化,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得到消除,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标准,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完成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建设;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持续改善市政设施。按照《畅通郑州白皮书》《郑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连续7年实施“畅通郑州”工程,建成了“井字+双环线”快速路网系统,轨道交通1号、2号、5号线已投入运营,荣获“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已建成廊体55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道路完好率97%。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理念,再生水利用率达51.3%。编制实施步行、自行车交通体系规划,已形成与生态绿道融为一体的城市慢行系统;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应用,近3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超过90%,获得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

精细管理 内涵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我市把园林绿化作为有生命的市政设施,坚持建管并重,使园林绿化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园林绿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的“郑州模式”。

建章立制,打好精细管理基础。严格贯彻落实《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强化专项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毁绿、占绿行为,保护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成果。建立完善“绿色图章”审批机制,对所有新建、改扩建项目配套绿化设计方案及绿地指标进行审核把关,确保建设项目配套绿化达标。

评比竞赛,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在县(市、区)开展“月季花杯”竞赛活动;在市区道路开展“五级”评比活动;在公园广场开展“五星”评比竞赛,推动多个综合公园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人民公园和碧沙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公园,8个公园创成省级五星公园。

文化建园,丰富园林绿化内涵。持续开展系列文化园林活动,每年在市属公园广场举办“绿满商都 花绘郑州”月季花展、牡丹芍药花展、海棠文化节等17项花展活动。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在各公园广场举办非遗手工艺展演和戏曲文化活动。五一公园“五个一”(一份引领、一份情怀、一份关爱、一份书香、一份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受到市民点赞。

此外,我市还通过建档挂牌,落实管养责任,对古树名木和树龄50年以上大树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开展城市“第五立面”综合整治,充分利用墙体、桥体、围栏、廊架、屋顶开展立体绿化,让绿色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让市民尽享绿色发展成果。

从风沙城到绿城,是新中国郑州艰苦卓绝的开端;从绿城到园林城,是新世纪郑州矢志不移的跨越;从园林城到生态园林城,是新时代郑州砥砺奋进的追求。

生态建设不进则退,辉煌属于过去,未来更加可期。

国家中心城市,GDP万亿“俱乐部”新成员,2018—2019年度全国十大美好城市”,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的郑州,将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公园城市理念,朝着公园郑州、绿色郑州、品质郑州、生态郑州、美丽郑州的目标逐梦前行,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实现城市品位有新展现、城市品质有新提升、城市品牌有新形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公园郑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0627/26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