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花卉之乡”丁伙镇的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6  来源:扬州网  浏览次数:8319
内容摘要:近日,记者走进第四站江都,探访江都花木之乡丁伙镇的发展历程。丁伙镇花木产业全国盛名,是江苏省重点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全
       近日,记者走进第四站——江都,探访江都“花木之乡”丁伙镇的发展历程。

丁伙镇花木产业全国盛名,是江苏省重点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全镇共有花木面积3.8万亩。2017年花木销售6亿元,全镇农民3.7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45%来源于花木产业。

一棵龙柏书写历史

丁伙花木往产业化发展

“丁伙花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而最早要从一棵龙柏说起。”丁伙镇双华村党总支书记王华生介绍,如今的双华村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无粮村”,花木种植面积7200亩(其中在外村发展3000多亩),苗木品种80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木专业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徐有培是花木种植最早的探索者,也是他种植了丁伙的第一棵龙柏。在他的带领下,所有村民都跟着种植花木,涌现了一批花农、种植大户。由于双华村的辐射和带动,丁伙其他村的群众也纷纷种植花木。

本世纪初,丁伙镇党委、政府制定了“118”花木发展规划,即“一路、一河、八个花木园区”。2010年,邀请了扬州大学园林工程设计院规划了“扬州市丁伙现代花木产业园”,该园规划面积1万亩,投资1.5亿元。

如今丁伙镇花木产业全国盛名,是江苏省重点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并申请注册了“丁伙花木”商标,现有花木面积4.3万余亩,拥有花木经营实体197个,花木种植户3500户,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年销售6亿元以上。

创新发展模式

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转型

竹林水渠、园中园……走在大禹风景竹园的仿竹桥上,让人体验到一种户外风情的感觉。作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风景竹园,大禹风景竹园每年接待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我们栽种了龙鳞竹、凤尾竹、斑竹等160多个品种,占地500多亩,打造独具特色的竹文化,成为花木旅游的新亮点。”大禹风景竹园总经理禹在定介绍,如今的大禹竹园已入围“江苏省百个主题创意农园”,计划逐步建成集生产、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家生态观光竹园。

同样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还有“3A”级风景旅游区朴园,这座兴建于2007年,位于丁伙镇北环路北侧的朴园,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热门景区。

“‘周末到丁伙’的休闲品牌正在逐步打响,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丁伙镇党委书记周俊表示,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不断调优苗木品种结构,丁伙进一步拓展苗木的销售渠道,努力将花木产业打造成集生产、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

迈向国际化

阿波罗花木市场瞄准全球

逛完了朴园后,网络寻访团一行又来到了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盆花盆景交易市场,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有1000亩规模,是集花卉研发、专业物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花木交易中心。

尽管酷暑高温,阿波罗花木市场仍一片繁荣:4万平方米的暖房中,几千种花木争奇斗艳,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在这里忙碌地装车卸车,花木市场的大道上,私家车排成队,不少市民将这里当成了假日旅游和游玩的场所。

“‘买全国,卖全国’是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的特色,我们将花木销售到欧洲和非洲。”阿波罗花木市场党支部书记朱玉森介绍,在花农们的心目中,阿波罗市场起到了四个“头”的作用:花木出港的码头,捕捉市场信息的探头,优化结构的火车头,扩大规模的龙头。2017年,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销售盆花盆景200余万盆,销售绿化苗木1.2亿株,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5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居小春 江萱 丁玲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花卉之乡”丁伙镇的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80716/150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