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建“千园之城” 未来成都新增100座综合公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0  来源:成都晚报  浏览次数:8426
内容摘要:公园城市怎么建?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了解到,将系统推进天府绿道生态廊道建设、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修复提升、龙
      公园城市怎么建?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了解到,将系统推进天府绿道生态廊道建设、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修复提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增绿增景,特别是要强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绿心”功能,力争将成都创建为国家级的长江上游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同时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建绿量充沛、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全域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公园城市的绿色基底。未来,成都将建设为“千园之城”,实现全域公园化,新增100座国际化综合公园。

要建多类型、特色化专类公园50座

在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杨小广看来,成都具备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空间形态良好。下一步,市林业和园林局将推进全域公园景观体系建设,以全域性、系统性、均衡性、功能化、景观化和特色化为原则,构建全域公园景观体系。

据介绍,成都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林地等生态空间,建设生态公园,形成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石,和满足市民游憩休闲需求的生态空间。结合花卉苗木产业等农业景观、川西林盘等田园景观,建设传承都江堰农耕文明,彰显天府文化特色的田园公园。依托“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天府绿道体系,形成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天府绿道串珠状、带状公园群,结合环城生态区、兴隆湖生态区等,建设郊野公园,形成城市近郊生态游憩空间。

在建成区拆地建绿,留白增绿,在城市新区超前建绿或同步增绿。“目前,我们正面向国际,征集100座综合公园的设计方案。”据杨小广透露,将推进天府植物园、天府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的策划、规划,保护系列烈士陵园,传承天府园林文化,争取建设多类型、特色化专类公园50座。结合居住用地的分布,着力新增小游园、微绿地,将成都建设为“千园之城”,实现全域公园化。

推动公园化社区建设

锦城绿道二期年内开工

市建委主任张樵表示,目前,市建委主要从三个重点方面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首先就是天府绿道建设,“整个公园城市建设是以天府绿道为主轴,串联起其他相关要素。绿道是一个支撑体系,已经全面起步建设,下一步的重点是向社区绿道延伸,推动公园化社区的建设和转型升级。”

张樵告诉记者,绿道的建设不仅是构建一个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生活场景。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天府绿道“龙头项目”是锦城绿道,一期已经基本完成,今年年内二期工程将全面开工,三期工程正在进行方案全球招标。另外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建设公园城市三大示范区。其中,天府锦城示范区是在老城区里进行公园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将探索一条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城市的路径。“目前,市建委正在全面完善实施方案,下一步,重点是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梳理出街巷、里坊、景点,形成点线面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充分体现公园城市理念。”

“在公园中建社区”

将探索转换成标准

“此次全会还多次提到了社区治理的相关工作部署。”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曾科告诉记者,全会提出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从“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营造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段友好的社区环境,“这是治理理念的转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包括如何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等,接下来将探索转换成标准。”

据曾科介绍,成都也在通过一个城乡社区发展规划、两个标准体系、多个具体的指导意见来推进当前的城乡治理的工作,其中城乡社区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初稿已经完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建“千园之城” 未来成都新增100座综合公园”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80710/14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