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绿色海洋”造就大美青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84564
内容摘要:近年来,生活在青海省西宁市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风沙少了,雨水多了,气候更宜人了。而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西宁人全都看在

近年来,生活在青海省西宁市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风沙少了,雨水多了,气候更宜人了。而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西宁人全都看在眼里——南北两山绿了。那不是星星点点的绿,而是铺天盖地的绿。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正式启动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28年来,累计造林3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当时的7.2%提高到目前的75%。

西宁南北两山的变化是青海国土绿化最耀眼的一抹绿,以这里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海东、海南、海西、海北、黄南、玉树、果洛……绿色正在蔓延。早些年,人们喜欢借用“青海好,青海好,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来调侃;这些年,人们更愿意放松心情,走进山林,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小美好。这些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心血的棵棵绿树,如今已让青海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厚植绿色,青山常青。多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将国土绿化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在青海的荒山秃岭间再造百万亩林海。

高位推进,集聚造林增绿的合力

3月24日,青海省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召开了全省绿化动员大会、誓师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双双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青海建政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以国土绿化为主题的会议。

5月23日,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又作出了新部署,提出绿水青山要从国土绿化抓起,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要一年接着一年抓,每年完成400万亩左右植树造林任务,让青海大地绿意盎然。

5月27日,新一届青海省委常委履职的第一天,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等常委前往西宁市北山,考察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作,追忆时代楷模尕布龙同志带领干部群众坚持18年植树造林的先进事迹,缅怀楷模,再接再厉。

王国生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把绿化国土、保护生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这项利省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王建军要求,要树立“我为绿色尽心、绿色让我享用”的理念,不断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增色添彩。

高位推进,不仅要高层重视,更要能落得了地。对此,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快形成顶层设计,出台了《创新造林机制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的办法》,从建立造林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等方面明确扶持政策,调动林场、企业、社团等各类主体参与国土绿化,集聚了造林增绿的强大合力。

青海省造林绿化规模前所未有——用于国土绿化的资金突破30亿元,特别是各市州县自筹资金接近20亿元,这是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最多、地方自筹比例最高、投入国土绿化资金总量最大的一年;省市州县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绿化领导小组新机制;今年目前已完成造林345万亩,全年有望突破400万亩;近10万护林员开展常态化护林,编织了一张牢固的管护网。

再造绿色,突破难点果断取舍

在青海的荒山秃岭上种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一难在水,二畏是寒。虽然青海守着“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缺水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海拔高,山上的气温低,种下的树生长速度慢,能活下来都是奇迹。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黄河绕城而过,这里沟壑纵横,山体破碎,植被稀疏,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困难无法改变也阻挡不了人们改造自然的信念和力量。尖扎县委书记陈昌正说:“没有路,我们就开山筑路;没有电,我们就架线输电;没有水,我们就挖渠引水,只要团结一心,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再造一片青山绿水的决心。”

筑路、输电、引水,每一项需要的都是真金白银。为此,尖扎县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近1.87亿元,县财政垫资9000万元,建成道路85公里,引水口8处、提灌站2处、蓄水池49口,铺设灌溉管道415公里。2017年,该县完成造林4.2万亩,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创造了青海南部藏区规模化、高标准造林的新纪录。

与尖扎县山水相依的海东市,撤地建市后的4年间,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造林地的水网、路网、管网工程建设的投入丝毫没有降低。4年里,该市完成人工造林近120万亩。如今,青海的东部门户绿意盎然。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省会西宁,在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量工业工地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毅然将6540亩园区工业工地调整为园林绿化用地。西宁市政府副市长陈红兵说:“这一调整相当于我们每年放弃了170亿元的工业产值,但这很值得,我们用行动诠释‘生态环境也是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一理念。”

突破难点、作出取舍都需要无畏的勇气,都需要坚定的信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正在多年坚持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的青海得到实践。

一腔热血,用心用情留世代绿荫

“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我做起,从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干起。”海东市平安区下星家村星火家庭农场主星显胜承包治理荒山已经18年了。

时间回到1998年10月,在党的富民方针和“四荒地”拍卖、承包政策的鼓励下,星显胜与村“两委”协商,签下了8300亩的荒山荒坡承包合同,为期40年。可是,当时要怎么干,星显胜心里并没有底。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时,资金短缺和人手不够是遇到的首要难题,但都挺过来了。短短的两年,他花光了自家兄弟积攒的数10万元积蓄,还向银行贷款35万元。人手不够,就动员家里人去帮忙。在每年春季造林季节,全家老少吃在山上,住在山上,干在山上。

一滴汗水,一分收获。年复一年,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渐渐地,星显胜开始收获希望,那些光秃秃的荒山也大变了模样。造林绿化不仅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还让村民们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星显胜说,每年春夏季节,几乎每天村里都有50人在这里打工,每人能增收4000多元。

近几年,星显胜又贷款12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和林下经济发展,还新建了一个农家乐,旅游季节平均每天的游客都在50人以上。围绕这一产业,村民们养土鸡、育肥羊、从事餐饮服务,忙得不亦乐乎。

每到春天,星显胜都会站到山顶,望着那由壕沟变成的一块块梯田,看着梯田里各种树木绿枝伸展,随风摇曳,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一个朴实的农民,坚持18年,用一腔热血“染绿”了家乡。他说,他只是想给下星家村的子子孙孙留下这世世代代都能享用的绿荫。在青海,像星显胜一样默默一生为绿化事业作贡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执着的精神,造就了大美青海的“绿色海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绿色海洋”造就大美青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06/555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