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综合技术 » 正文

科技下乡:青海如何打造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7  浏览次数:816507
内容摘要:今年地里该种些啥俩?上网看个! 冬天牛羊育肥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还是上网看个!如今,农牧民敲击一下电脑键盘,足不出户就能
          今年地里该种些啥俩?上网看个!

    冬天牛羊育肥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还是上网看个!

    如今,农牧民敲击一下电脑键盘,“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科技人员视频指导或专业信息服务等,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资、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而这些,正是得益于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

    2014年12月底,青海省被列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份。至此,青海省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的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的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成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省级门户平台,而且已通过省委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链接到全省2000个行政村,并在西宁、海南、海东18个县(区)1100个村级科技服务站点和923个企业服务站点开展了生产技术主动推送服务,服务面覆盖20万户农户,共推送相关种植、养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农资、农产品营销、就业、气象等服务信息量达18万条以上。

    与此同时,通过农牧区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研发建立了青海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平台,可可西里肉食品公司、绿草原食品有限公司、5369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诺蓝杞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40余家省内企业100多种产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并且在京东、1号店、阿里巴巴、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通过搭建“大美青海馆”和“西宁馆”、“海东馆”、“海南馆”、“海西馆”、“果洛馆”、“玉树馆”等地方特色创新品牌电商平台,实现网上交易额达1700多万元。

    信息化主动推送服务模式建立

    近年来,全国各地以信息化建设服务农民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使青海省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赶上全国的步伐,同时突出青海特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牧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全省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迈入快车道。

    从农牧民到处找技术转变为技术主动服务农牧民。

    2009年,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为改善青海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吸收外地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套符合我省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服务于全省农村管理、生产、销售、科技、劳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建设青海省农牧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服务载体单位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以“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为依托,选择乐都、门源、互助、大通4个特色种植县为示范区,开展主要以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为主的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蔬菜生产大县乐都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信息服务模式,即以县村信息服务厅(站)为主的专家坐席服务、12316农牧服务热线、短信息发布平台、视频服务系统、编发农民信息服务小报的信息服务方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自2013年底启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推进青海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作为打造青海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年5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审议了《青海省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分工》,并就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科技部也对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并且把推进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部省会商重要内容,省委书记骆惠宁也明确指示要抓紧落实。

    目前,青海省已开展以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后台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及医疗卫生、远程教育、公共管理信息化主动推送服务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全省将以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加快示范省建设标准化指标体系设计,创建国家农村信息服务网,不断探索适合全省区域特色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创新模式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省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服务下延让农牧民受益

    “钾肥应早施为宜,作物吸钾中前期最为猛烈,谷禾类作物在拔节期,棉花在成铃阶段,蔬菜茄果在花蕾期……”1月16日,海东市乐都区的农业科技园教室里,来自西宁市种子站的高级农艺师徐丽萍向坐在电脑前的农户们讲述钾肥施用技术。徐丽萍手中的鼠标在不同作物生长期的图片上移动,教室前方屏幕上,在百公里外的湟中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同时参加远程培训的农民频频点头。

    这是青海省“科技下乡—科技网络培训”视频授课环节的生动一幕。2013年,省农牧民科技网络培训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专家利用青海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向“足不出户”的农牧民开展农牧业种植养殖技术、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通过信息化培训使专家‘一对多’快速直接地传递技术,是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服务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徐丽萍说。

    据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介绍,以视频授课培训、课件点播培训以及电视专题培训为主要方式的农村科技培训是在农村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和包括户籍管理、低保、救助等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科技部门将在现有农牧业基本信息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地理、气象和土壤等相关农牧业生产要素信息,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数据库,促进农牧区信息化建设规模化、常态化。以此为契机,青海省农业最终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的转变。

    “这个平台搞哈的好!让我们省时又省力。”大通佳兴农业科协园区科技特派员宠全禄熟练地操作着电脑键盘,并通过安装有“青海农信”客户端的手机回复着村民的疑难。 时值2014年春播备耕、抗灾保畜之季,围绕“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养”等农牧民关心的共性问题,省科技厅利用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已建成的710个村级科技服务站点和农村科技信息员队伍,根据辖区内农牧户种植和养殖等信息,主动为平台已覆盖的20个县18万农户,推送相关的种养殖技术解决方案和农资、农产品营销、就业、气象等信息,全年服务信息量达到100万条以上。

    与此同时,该厅结合省十大农业产业,组织省农科院、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新农村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成立12只科技小分队,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由杜德志、陈来生、余忠祥等学科带头人牵头的杂交油菜制种、设施蔬菜栽培、藏羊冷季补饲小分队已陆续进驻农牧区开展相关工作。据了解,12只科技小分队全年将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1200人次。

    为全方位服务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发展,省科技厅在面向全省1000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1000个信息服务站,并培训1000名科技服务信息员的基础上,还通过网络互动科技培训、网络点播技术服务等信息化手段,利用现有120部农牧业生产技术视频教材,随时随地为农牧民提供假种子识别、灾害天气预警、农产品加工经营等方面的网络培训和实用技术服务,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随着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不断推进,青海省还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试点工作。如在西宁市和大通县开展的温棚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相连接的融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在农牧业中的应用试点,有效帮助了温棚管理者提高对温棚的管控能力,提高了温棚经济效益。

    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时互动、专业服务”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计划建设科技惠农频道......种种迹象表明,青海省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兴未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王梦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科技下乡:青海如何打造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207/334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