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哪个国家,附种植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2:23  浏览次数:1000
内容摘要: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马达加斯加、南非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气温较高,茯苓生长周期因此由1年变为9个月左右,试种当年种植200万窖,鲜茯苓年产量已达5000吨。茯苓适宜种植在土质深厚、酸碱度适中、未耕种和未栽过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种植前要深翻土壤,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茯苓最大的天敌是白蚁,接种前1周可按15克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一、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哪个国家1、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马达加斯加、南非两个非洲国家。非洲气温较

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哪个国家,附种植方法

回答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马达加斯加、南非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气温较高,茯苓生长周期因此由1年变为9个月左右,试种当年种植200万窖,鲜茯苓年产量已达5000吨。茯苓适宜种植在土质深厚、酸碱度适中、未耕种和未栽过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种植前要深翻土壤,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茯苓最大的天敌是白蚁,接种前1周可按15克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

一、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哪个国家

1、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马达加斯加、南非两个非洲国家。非洲气温较高,茯苓生长周期由1年变为9个月左右,试种当年2个国家种植茯苓200万窖,鲜茯苓年产量达5000吨。

2、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主要分布于中国、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我国人工栽培产量大的地区有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安徽等省区。

二、茯苓的种植方法

1、选地

选择方位朝南或东南、西南,切忌北向阴坡。场地要有一定的坡度,以15-35°的缓坡为宜,便于排水。土质宜深厚、酸碱度适中、未耕种和未栽过茯苓的老林地或生荒地,或者弃耕三年以上的土地。

2、整地

深翻整地,将土质整细耙平,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厘米,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接种前1周按15克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防治白蚁危害。

3、备料

生产上种植茯苓,一般选用松木段。将其分节或做成树蔸用来备料,将削去树皮的松树干,放在露天环境下晾晒10-15天,等到树干出现裂口,并有部分松树油脂渗出以后,按照种植要求锯成65-75厘米的松树段。

4、接种

茯苓可以进行春、秋两季接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菌种或者是新鲜的茯苓个种,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好,然后要先将菌种进行消毒以及接种的人进行全面的消毒,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将今后在那个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再撒上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后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5、田间管理

(1)补种:在茯苓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地段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在茯苓接种后1-2个月,不见基面长出菌丝,也未闻到有茯苓气味,要补种。

(2)水分管理:接种后,如果雨水较多,可在窑顶覆盖树皮或塑料薄膜,保护种引免受雨水侵袭。雨后要及时修沟排水,以利土壤通气。

(3)病虫害防治:茯苓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病虫害,注意及时防治。其中,茯苓最大的天敌是白蚁,一般可以选择用白蚁的天敌蚁菌防治,其次就是用灭蚁灵涂撒。

6、采收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采收好的茯苓最好是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放置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采收时,根据成熟情况,早熟早收、迟熟迟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茯苓种植技术和物种已经推广至哪个国家,附种植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33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茯苓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