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高产茯苓菌种制作方法,茯苓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6:49  浏览次数:1222
内容摘要:1、纯菌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制作纯菌种,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2、母种:配方为马铃薯250g、蔗糖50g、琼脂20g、尿素3g、水1000ml。3、原种:母纯种培养成功后,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应扩大繁殖培养原种。4、栽培种:配方为松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一、高产茯苓菌种制作方法1、纯菌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用

高产茯苓菌种制作方法,茯苓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

回答1、纯菌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制作纯菌种,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2、母种:配方为马铃薯250g、蔗糖50g、琼脂20g、尿素3g、水1000ml。3、原种:母纯种培养成功后,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应扩大繁殖培养原种。4、栽培种:配方为松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

一、高产茯苓菌种制作方法

1、纯菌种

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用75%的酒精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数次,用滤纸吸干,用小刀切开,挑起中央白色茯苓肉一小块,放到培养基斜面上,并放入25-30℃的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5-7天,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纯种。

2、母种

母种的制备多采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其配方为马铃薯250g、蔗糖50g、琼脂20g、尿素3g、水1000ml。按常规方法配制,调节PH值到6-7,然后分装试管内,进行包扎、灭菌,使其成斜面培养基。

3、原种

母纯种培养成功后,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应扩大繁殖培养原种。原种的培养基配方为小松木块55%、松木屑20%、米糠或麦麸20%、蔗糖4%、石膏粉1%,加适量水,调节PH值为5-6。配制方法:将木屑、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然后将本屑、米糖、石膏粉等调匀倒入液中,拌匀;接下来加入松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最后分装于500ml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按种。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母种中挑选出黄豆粒大小的母菌种放入广口瓶原种中央,即为原种。

4、栽培种

栽培种的配方为松木块66%、松木屑10%、麦麸或细糠21%、葡萄糖2%、石膏粉1%、尿素0.4%、过磷酸钙1%,加水适量,调节PH值5-6。配制方法同上。将原种中的菌丝接到装有栽培料的广口瓶中,约3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

二、茯苓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

1、适合茯苓萌发的最佳温度一般在22℃左右,当温度在15-35℃左右时,茯苓的菌丝体都能生长,但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在23-28℃之间,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2、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属于寄生菌,通过吸收松木的养分来生长,这一点和其他中药材种植有一定的区别。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茯苓被誉为中国传统药物的“白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高产茯苓菌种制作方法,茯苓菌种的适宜生长温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46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菌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