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收藏迷董江红的“民俗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85
内容摘要:董江红(左)与村民交流心得。旧时农具、精美花瓶、民国古玩、明清碑首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人们记忆中逐渐消失的老物件,如今
收藏迷董江红的“民俗梦”

 

董江红(左)与村民交流心得。

旧时农具、精美花瓶、民国古玩、明清碑首……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人们记忆中逐渐消失的“老物件”,如今在安徽省怀宁县雷埠乡白桥村村民董江红创办的家庭民俗文化馆里,却应有尽有,且藏品多达1000余件。

今年67岁的董江红从小酷爱收藏,从24岁收藏第一枚钱币起,40多年来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到处挖掘和收集面临淘汰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系列古玩。

“这些看似不值钱的老物件,如果不趁早收藏,以后就没有了。”靠着一份持久的耐心,董江红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老物件,有耕种使用的水车、犁耙;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困难时期的粮票、布票……日积月累,随着老物件一天天增多,原来的一间旧房已摆放不下这么多的“古董”。

2015年,董江红建起两层楼房,下面一层四开间全部作为民俗馆,分别以“农耕文明”“红色记忆”“古玩古董”“戏曲文化”为主题,让他的“心爱宝贝”住进了宽敞亮堂的房间。“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每一件农耕生产器具看似简单,都有发明创造的动人故事,无不蕴含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见证着我们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史。”董江红说,“我有责任和义务接力文明传承,把农耕文化遗产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知道先辈们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推进文明进步的。”

如今,董江红的民俗馆每天免费开放,吸引了无数乡亲前来观看,让村民追寻乡村历史记忆。“这些老物件是乡村发展变迁的‘活化石’,是乡土乡情的‘活载体’,是乡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有了这座家庭民俗馆,能让大家不忘曾经走过的路,记得住乡愁,感恩共产党、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怀宁县雷埠乡党委书记汪来胜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收藏迷董江红的“民俗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713/811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