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迁飞性害虫难逃“天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38
内容摘要:在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无人机空中施药防控玉米螟。2008年奥运会期间草地螟、2012年二代粘虫、2019年草地贪夜蛾十三五时期,当重
迁飞性害虫难逃“天眼”

 

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无人机空中施药防控玉米螟。

2008年奥运会期间草地螟、2012年二代粘虫、2019年草地贪夜蛾……“十三五”时期,当重大迁飞性害虫“入京”,其发生的突然性、蔓延的迅速性为北京市农业生产敲响了警钟。如何阻断重大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北京市植物保护部门从监测与预警、应急防控技术研究、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健全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确保了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五地联合监测 三道“防线”层层预警

近日,记者在北京绿富隆观光园里看到了双模式昆虫雷达。这里是围绕重大迁飞性害虫,北京植保系统在延庆区迁飞性害虫的通道上建立的昆虫雷达监测试验基地。

延庆区有13万亩玉米、3万多亩蔬菜,是草地螟、蝗虫等重大迁飞性害虫从西北方向“进京”的重要通道。延庆区植保站高级农艺师郭书臣说:“严格意义上讲,延庆是监测草地螟的第一道‘防线’,粘虫、草地贪夜蛾从南方来,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昆虫雷达监测试验基地建于2016年,主要功能是监测粘虫、草地螟、草地贪夜蛾等常见的十几种迁飞性害虫。每年监测从4月开始,持续监测140多天。

北京市植保站测报科张智博士告诉记者,双模式昆虫雷达有水平扫描和垂直监测两种模式,监测速度快,收集参数多,扫描范围大。在雷达监测室,张智指着雷达扫描屏上迁飞性昆虫的图像,对记者说:“我们从雷达显示上能看到回波点,统计出回波点数量,再辅助高空测报灯、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属于哪一种昆虫、数量多少、迁飞方向等,从而形成涵盖迁飞性害虫数量、会不会在北京降落、从北京向哪儿飞等问题的评估报告。”

从2015年起,北京重大害虫监测预报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周边省市联合开展监测预报,提高了监测预报的时效性及准确性。“2019年新发害虫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后,北京植保站牵头建立了京津冀蒙辽5省(区、市)重大迁飞性害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平台,确定了13个联合监测点,每年4月-10月,对重大迁飞性害虫开展逐日系统监测,及时互通各地虫情,开展区域性联防联控。”北京市植保站测报科科长谢爱婷介绍,2019年,北京市植保站在北京、河北天津,沿七环、六环及城中区布控了迁飞性害虫的“三道防线”,2020年在北部4个区布控了草地贪夜蛾“长城防线”,利用各种监测防控手段,联合开展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及防控阻截。北部区域重点监测阻截草地螟、蝗虫,南部区域重点监测阻截粘虫、草地贪夜蛾等害虫。“三道‘防线’和五地联防联控平台的建立,使得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时效性提早了一周,短期监测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谢爱婷说。

健全监测队伍 田间有了“侦察兵”

“2020年,新发害虫草地贪夜蛾成虫刚一迁入北京市,就被我们的基层测报点查到了,顺义是2020年首个发现草地贪夜蛾虫情的区。”顺义区植保植检站副站长王泽民说。

王泽民说的基层测报点,是北京市植保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队伍体系。近年来,北京市已经发展基层测报员60余名,监测队伍系统由“十二五”末的市、区2级变为市、区、基层测报员3级监测预警体系。

王艳青是顺义区的一名基层测报员,他负责听澜农庄监测点的运行和记录工作。他告诉记者,监测点的自动虫情测报灯4月1日开启,常规监测16种有害昆虫、14种有害检疫生物。每周五定期向顺义区植保植检站报数据,特殊情况会立即电话联系上报。“粘虫是顺义区的重大病虫害之一,如果我发现一天诱集的成虫量超过20只以上,就要立即上报,并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增加上报频次。个别重发年份粘虫盛发期需要一天一报。一般来说,农庄因为有黄板、诱虫灯等监测防控设备,提前就把部分害虫消灭了。即使是重发年份,也会及时发现虫情动态,及早采取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药剂防治的农药用量。”王艳青说。

“前些年,粮食、蔬菜病虫害田间调查主要依靠我们区级的技术人员,每次病虫害普查要把全区有代表性的田块都跑遍查完至少需要2-3天时间,而且普查的田块代表性有限。”王泽民想起以前的监测预警工作深有感触,同样对如今监测设备、测报人员的配置很满意。他介绍,顺义区在北京市植保站的支持下新建了17个村级基层监测点,充分发挥全科农技员、村级植保员及基地技术员的作用。他们生活在监测点附近,熟知周边环境,受气候、交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小,能够按时开展病虫监测。自从有了基层监测点,植保战线多了许多一线的“侦察兵”,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普查覆盖面、代表性及监测预报的时效性,为开展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区域气候异常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趋于复杂化,对病虫害监测预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依靠原有的市、区2级测报体系无法满足北京市农作物病虫测报要求。

谢爱婷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发展成3级测报网,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点能达到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每个粮食种植村都有监测点,病虫害监测普查的覆盖率提高了3倍以上,基层测报员结合日常工作几乎每天都在田里、棚里转,发现突发、暴发性重大病虫害的几率和时效性明显提升。

预警阻截同步 绿色防控减量用药

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是开展绿色防控的重要基础。在延庆区香营乡的全科农技员张石宽看来,高空测报灯不仅有监测预警的作用,还是阻截重大害虫发生的“前线”。在北京万达有机农业的种植基地,高空测报灯就安装在地势开阔的空地上。张石宽介绍,高空测报灯有光控系统,光照达不到一定标准时,测报灯就会自动开启。当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测报灯在夜间开始工作,可以把距地面500米以内的昆虫都吸引过来。

“根据气候条件、监测数据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得出迁飞性害虫对农业生产有多大影响的报告。迁飞性害虫的成虫迁入数量是最重要的指标,用不用防治、防治的关键期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农药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监测预警准确性的基础上,从而指导农业绿色生产。”谢爱婷说。怎么分辨是益虫还是害虫?面对记者的疑惑,张石宽说:“趋光性强的大部分是害虫,例如蛾类、甲虫类等,一年能杀死100万只左右的昆虫。”

为解决重大害虫应急防控存在的后期植株过高、防控药械不易入田、防控效果不佳等问题,北京市植保站陆续开展了多悬翼、单悬翼植保无人施药机、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等多款新型植保设备的型号筛选试验,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了作业方式及施药效果的研究,最终探索形成了“无人施药机空中防治+高秆喷雾机大面积田间防治+远程喷雾机地头远程防治”的立体应急防治技术。“据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推广立体应急防治技术每亩可挽回产量损失49.28公斤,节省用工95%,提高防控效率54.4%。”北京市植保站粮经科科长岳瑾给出了具体数据。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北京市植保站完善加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的应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建立了玉米螟生物防治示范、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等绿色防控区,五年累计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释放面积167.78万亩次,释放赤眼蜂167.78亿只,防治效果达80.6%,减少化学农药用量419.45吨;推广小麦种子包衣技术73.548万亩;小麦春季“一喷三防”技术70.483万亩次、防治效果达92.7%,小麦中后季“一喷三防”技术86.428万亩次,防治效果达94.1%,三项技术累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13.82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迁飞性害虫难逃“天眼””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423/805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