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现代农业“铁字号”从黄金带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529
内容摘要:充分利用铁岭市农业资源优势,共谋发展合力,实现现代农业铁字号向高质量迈进。11月27日,辽宁省铁岭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签
 “充分利用铁岭市农业资源优势,共谋发展合力,实现现代农业‘铁字号’向高质量迈进。”11月27日,辽宁省铁岭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签订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铁岭农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

铁岭地处北纬42°,是世界公认的玉米和水稻生产黄金带。一年一熟的耕作模式,让铁岭农产品品质优、味道美、口感好。近年来,铁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粮油、畜牧两大主导产业质量提升,榛子、花生、梅花鹿等十大“铁字号”特色农产品品质更佳。铁岭市委书记李士伟说,铁岭农业已经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好食材源自好水土,通过推广新型耕作技术,从源头上保护好黄金带

铁岭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平原南端,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土壤资源。辽河干流源头在铁岭市昌图县,东西辽河在昌图县长发乡合并后才真正称为辽河,它在铁岭境内蜿蜒了近200公里,因地处整个辽河的上游,污染少,水质优越,成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条件。

然而几十年来,在传统种植模式下,黑土地不堪重负,土壤肥力、抗旱能力下降明显,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

“为了让黑土地充满新的活力,铁岭市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福罡说,铁岭市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免耕种植、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免耕种植、秸秆全覆盖浅旋免耕种植、秸秆高留茬覆盖免耕种植等4种技术模式试验,2019年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01万亩,累计实施575万亩。

“我们采用深松整地、秸秆混拌技术,实现秸秆还田。”昌图县阳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说,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墒情,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了基础,同时减少了烧秸秆现象,社员看后都纷纷采取这样的种植方式。

昌图县是产粮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50亿斤以上。为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当地在耕地保护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有效地控制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为保护农业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没有林业,就没有昌图的农业。”1978年,昌图县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县和防沙治沙重点县。作为当年造林绿化试点的宝力镇,建成了方田林网,公路、乡村道路实现了绿化,河滩、沟壑全部栽上树木,把16万亩耕地通过林网保护起来。

宝力镇的经验和做法不仅在县内得到全面推广,也得到当时国家林业部的充分肯定,被命名为“宝力式农田林网”。在榜样的带动下,昌图县又涌现出三江口镇、古榆树镇、傅家镇、大四家子镇等一批植树造林先进点,推动了全县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及水土保持林建设,保护了100万亩农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铁岭水稻最大的特点是清水灌溉,米质优良,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地处辽河上游,水稻灌溉用水基本没有污染。近年来,铁岭市大米产业协会将原有稻米生产加工合作社和企业整合,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打造“铁岭大米”品牌,绿荷、铁稻、鼎儒、聚匠等十余个绿色稻米品牌畅销全国。“铁岭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接近80万亩,产量50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以上,已经形成了铁南、开西两个超20万亩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铁岭全域范围内301条中等以上河流和90座规模水库,滋养着铁岭全境黑土地,加上一年一熟的耕种模式,为铁岭农产品注入了优质的基因。”铁岭市副市长张世伟说,优质水对铁岭的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加快实施辽河流域(铁岭段)综合治理,铁岭市编制了《铁岭市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和辽河生态修复工程,让辽河水永远造福铁岭群众。

调结构提质量,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铁岭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首个以市域为单位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有1011万亩耕地和果园通过国家环评,正常年粮食产量在90亿斤以上,占辽宁省粮食总产量的1/5,商品粮占1/4,是辽宁省乃至国家重要粮食产区。

“粮食独大既是铁岭的优势,也是农民增收的短板。”铁岭市市长隋显利说,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只有调优种植业结构,才能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铁岭市把地力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的玉米面积减下来,在西北部风沙区及周边地区,重点发展花生、甘薯、杂粮等抗旱作物;在中西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西甜瓜、水稻、大豆、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等作物;在东部山区,重点发展冷棚蔬菜、鲜食大豆、中药材、烟叶、青贮玉米等作物。2019年,全市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8.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7万亩。

在调优品质结构上,铁岭市制定了《铁岭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全市以“三品一标”为基础,着力推进“铁字号”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创建工作。目前,全市“三品”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19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5个、绿色食品37个、有机农产品8个;有铁岭大米、开原紫皮大蒜、昌图黑猪、西丰梅花鹿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个。铁岭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铁岭榛子、昌图生猪、开原彩色苗木、西丰鹿业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同时,还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高质量的农业一定要有高质量的企业。”张世伟说,铁岭市制定了《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铁岭市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管理办法》,依托各县(市)区优势农产品资源,重点围绕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了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同时,通过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等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延长企业生产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

目前,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依托各地农业资源优势,吸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今年全市新建和续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9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3家。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实现165亿元,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1.2亿美元。

传统特色农产品搭上现代农业“铁字号”快车

铁岭榛子历史悠久,在宋朝的《开宝本草》上就有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铁岭县李千户镇的榛子为朝廷贡品。清光绪年间,马家寨、梅家寨被定为朝廷“御榛园”。铁岭榛子皮薄、仁大、味香,含有1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以富含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成为坚果中的翘楚。

“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李千户镇深山里榛子合作社理事长杨富安说,合作社注册了“深山乡”商标,统一购买率和统一销售率均达到100%,年加工量240万斤,从中能筛选出25%的精品榛子,一斤卖到36.5元,带动周边农民490户靠榛子致富,减少了农民开荒地种地。目前正在研制榛子饮料,计划明年生产上市。

“李千户镇有7万亩野生的榛子,全镇有1万多人种植与经营榛子,几乎家家都与榛子产业有关。”李千户镇党委书记于利锋说,县里与市里非常重视榛子产业提质增效,给榛子园都修了作业道,进行疏枝打通风道,亩产从过去10-20斤提高到200多斤。

铁岭县委书记孙永东介绍,铁岭县按照市政府对榛子产来提出的良种化、园艺化、机械化、时尚化、信息化“五化”发展思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园艺化生产技术,铁岭率先实现了榛子从野生利用到人工栽培的历史跨越。

铁岭林科院先后选育了“铁榛一号”“铁榛二号”等多个平榛优良品种,攻克了平榛5种主要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突破了2种平榛繁育技术,创建了平榛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提出制定了《平榛优良品种选育技术规程》《无公害平榛生产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铁岭榛子》等11项省级地方标准。

“铁岭平榛榛林面积发展到113万亩,产量达到3000余万公斤。”李福罡说,铁岭榛子总产量约占全国平榛总产量的70%,榛林面积、榛子产量均为全国之最,是全国榛子交易集散地,国家林业局命名的“榛子之都”,带动农民就业约26余万人。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140余家,榛农入社1.2万户,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榛子营销网点达到3000余个,全市有各类榛子加工销售企业150余家。利用低温冷榨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榛子油、榛子蛋白粉和高级膳食油等精深加工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美丽的梅花鹿让人们知道了铁岭市西丰县,这里养鹿历史悠久,人工驯养梅花鹿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全县上下全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鹿业发展势头良好,个体养鹿快速增长,经销范围逐步扩大,鹿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正在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产业,先后荣获中国鹿产业第一县、全国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称号。作为传统特色产品的“西丰梅花鹿”是地理标志商标,“西丰鹿茸”“西丰鹿鞭”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61万亩土地通过了国家环评监测,为生产绿色鹿茸、有机鹿产品奠定了基础。”西丰县委书记康冠华说,全县有60万亩山场,年产3.5亿公斤玉米、4亿公斤秸秆,至少可为30多万只鹿提供充足的精粗饲料来源。通过品牌创建提高了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鹿角补钙粉、鹿胶原肽、茸血补脑液、鹿茸粉活性胶囊、鹿茸液等产品功效显著,远近驰名,鹿产业第一县已成为西丰的金字招牌,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9年,从事鹿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超过全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2.4万元。

好吃的好东西在铁岭应有尽有,用东北话讲有“好贺儿”。为了让“好贺儿”卖出好价钱,铁岭丽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5天内销售铁岭大米30万斤,产生订单3万个,覆盖全国3万个家庭,销售额100余万元。铁岭市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地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品牌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大型综合粮食企业。2019年,通过铁岭市大米产业协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13560亩,利用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粮食加工设备,年加工量6万吨的稻米,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加工生产所需原粮的数量。

开原市庆云镇河东村的种植大户朱长江今年种了2000亩优质水稻。“10月中旬水稻一收,一斤比市场价高5毛,交给合作社。除去租地与人工成本等,一亩地挣900元左右。冬天不种地了,在家养几十头牛,正好用稻草来喂牛,牛粪明年再还到地里。”朱长江说。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水稻质量和加工生产所需原粮的数量,绿荷工贸连锁有限公司坚持立足产区与对接销区的定位,依托开原生态区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与盛产优质稻的资源优势,致力从田间到餐桌、从品种到品牌,以“做良心大米”为宗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大米。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铁岭市传统的大米、榛子、花生、西丰梅花鹿等“好贺儿”已经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铁岭市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的现代农业“铁字号”将行稳致远,在黄金带上再创新的辉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现代农业“铁字号”从黄金带出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14/681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