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乡村蝶变绘新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1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40
内容摘要: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佘村社区一景。近日,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走进美丽乡村记者行活动来到江苏、安徽两省,探访农村人居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佘村社区一景。

近日,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走进美丽乡村”记者行活动来到江苏、安徽两省,探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扬子江心水,黄龙岘上茶。”漫步在竹林古官道,眺望远方翠绿的茶园,呼吸着带有淡淡茶香的空气,听着林中悦耳的鸟鸣,走进林间木屋,坐下来歇一歇脚,饮一杯雨花茶。

这里便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茶文化生态旅游村。据村民介绍,曾经的黄龙岘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不便,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每逢雨天,泥泞不堪。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如今的黄龙岘村已经发展成“美丽乡村示范村”“金陵茶文化旅游第一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土中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民生无小事 一“厕”也关情

黄龙岘的村民周兴美今年80岁了,她家的房子临街而建,每天她都坐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不时有游客向老人打个招呼,还会有人上前坐在旁边和她聊上几句。几年前,在城里工作的儿女把老人接过去住了一段时间,但是在村里生活一辈子了,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她又回到了村里。

“当时村里的生活还可以,就是不放心老人上厕所。”老人的子女说,农村老房子的厕所在屋外面,一下雨,粪水就冲出来,臭气熏天且湿滑。由于担心老人滑倒,子女们都放心不下。

2013年,当地开发西部美丽乡村,由江宁街道、江宁交通建设集团组建的南京黄龙岘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打造黄龙岘茶文化村,开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修了溪流潭坝,拆除了窝棚、猪圈、旱厕,对农舍粉刷一新,建起茶文化村街,在竹林茶园里修复了观光道、古驿道。半年不到,村庄焕然一新。

周兴美家的厕所也在这次整治中得到改造。原来的旱厕被拆除,新修的厕所位于卧室,安装了冲水马桶和电灯。周兴美如今不用去室外上厕所了,室内的厕所干净卫生还私密,这也让儿女们放心了。

“农村要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状况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准与文明程度,关系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但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2017年,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作为厕所革命试点村,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村“两委”召集全体村民,宣传改厕的好处,并听取村民们改厕的意愿。但是,每次开会总会有人表示反对。80岁的崔益德就是当时反对最激烈的一位。他说“茅厕是钉,改不得”,老人的观念认为厕所的位置是“厕神”待的地方,一旦动了位置,就会破坏风水,招致灾祸。

为了让村里人都能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一边指挥部署其他人家的改厕施工,一边上门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打消老人的疑虑。就这样,她前前后后登门跑了14趟。最后,张庆华叫来老人的孙子,让他陪着崔益德到已经完成改厕的亲戚家里参观,亲自体验一下。看着屋里干净卫生又方便的厕所,老人这才松口,同意改厕。

如今老人已经用上新的厕所,在老人家西墙外五六米的地方建了三格式化粪池,打开第三格的盖子,经过发酵的粪水没有了难闻的臭味,这个水可以用来浇地。现在的生活干净便利,崔益德更是对村里的环境爱护有加。

当年,西河村完成改厕147户。2018年,这个村改造厕所223户,拆除旱厕165座。同时,村里配建了两座现代化的公共厕所。

据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改厕1000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过半,其中六成以上改成无害化卫生厕所。今年上半年,新开工改造农村户厕1000多万户。同时,今年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召开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视频会议,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2019年落实70亿元资金。

生活垃圾分一分 美丽庭院比一比

走进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青龙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风光优美,村里的明清古建筑群更是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这里。为了更好地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8年,村里启动“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在村民谢凤英的院门口挂着“2018年佘村社区星级文明家庭”的牌子,上面分成“庭有花草”“院内整洁”“布局合理”“垃圾分类”“家庭和睦”五栏,每一栏上都有一颗红星。

“这是我们佘村社区去年评出来的唯一的五星美丽庭院。”佘村社区主任王长贵介绍说,在评比过程中,每个季度由村民代表、村干部、老党员等组成评委,对每家按照五项指标打分,年底时算出平均分,全村大排名,选出星级美丽庭院。最终,谢凤英家以96分的成绩获得五星美丽庭院。

“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扫院子,收拾一下房前屋后,平时看到哪里脏了就随手扫一扫、收拾一下。”谢凤英介绍着自己的经验。为了让小院看起来更漂亮,她还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装点院子。

让乡村更加美丽需要每个村民的参与,也要成为每个村民自觉的习惯。和村里所有人家一样,蒋玉华家门口也摆放着两只垃圾桶,黑色标注“不可腐烂”,绿色标注“可腐烂”。“你看这边,放塑料瓶包装纸这些不可腐烂的生活垃圾;你再看这边,前些天没吃完坏了的馒头就放可腐烂桶里了。”蒋玉华打开垃圾桶,介绍着垃圾分类,“每天这些垃圾都会被村里的专职环卫工收走,集中处理。现在实行垃圾分类,村里干净多了,我们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

蒋玉华所在的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垃圾清运委托给保洁公司,每天有专门人员两次上门收取垃圾,村民也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村里的可腐烂垃圾都被送到新街镇生态资源化处理中心,在这里通过自动脱水、发酵、干燥、除味等环节,变成干燥疏松的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几乎闻不到异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目前全国80%以上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有11个省区市通过整省验收,69%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已经完成。2019年上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万多座。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2019年上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万多座。在村庄清洁行动方面,目前全国90%以上的村庄已经开展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200多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3500多万吨,清除村内残垣断壁410多万处。

人居环境改观 带来多方巨变

如今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牌坊社区黄龙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引入精品民宿、“农家乐”、茶社、众创空间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充分释放“美丽经济”巨大能量。2018年,黄龙岘景区接待游客数达到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其中“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过3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实现由“一万八”到“八万一”的转变。

农村人居环境的巨大改变,不仅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推进了乡村的产业发展。南京市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突出民生为本,让农民“富”起来,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民生活富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南京市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大力发展农村民宿、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美丽业态。

环境好了,经济效益来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转变,维护环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吴少贵家挨着村里的连心路,这是村里的主干道,人来人往都要经过他家门口。今年,吴少贵打算在门口种上玫瑰。“我家挨着这条路,要把这路打扮得漂亮点,为村里的环境贡献力量。”吴少贵说。

在连心路另一头的孟祥姐家门口有一片池塘,以前这片水塘是一片死水,臭气熏天,垃圾漂浮在水面上。2016年,村里整治池塘,清理淤泥,在塘底铺设管道,使“死水”变“活水”,让水流动起来。“现在没有臭味了,鱼虾也多了,我们洗衣服的水也不往里面倒了。”孟祥姐说。

环境美了,人也精神了,爱干净讲文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影响着下一代人。在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村“友兰妇女微家”,志愿者正在教村里的孩子垃圾分类小知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分类的吗?垃圾桶上的标识你们认识吗?刚刚那位小朋友使用过的纸巾属于哪一类垃圾呢?”志愿者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手里的小卡片。小朋友围着志愿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大家争先恐后举起手抢答:“垃圾桶上有不同颜色的图案。红色是有害垃圾,蓝色是可回收物……”

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副书记徐亮介绍说:“村里经常利用寒暑假邀请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在采访中,基层干部表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们的素质普遍提高,如今的徐家院呈现出“生态优、村庄美、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农村风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乡村蝶变绘新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912/6693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