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打磨盐碱地改良的利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824
内容摘要:以前,这片盐碱地上多数长满了荒草,偶尔有种麦子的,亩产也就三四百斤。2011年,引种了中苜1号中苜3号等耐盐碱紫花苜蓿品种,这

“以前,这片盐碱地上多数长满了荒草,偶尔有种麦子的,亩产也就三四百斤。2011年,引种了‘中苜1号’‘中苜3号’等耐盐碱紫花苜蓿品种,这两年亩均纯收入稳定在千元以上。而且,种上几年牧草后,土地质量明显变好了,回过头来再种小麦,每亩增产个两三百斤很正常。”日前,在位于渤海岸边的山东省无棣县,山东赛尔生态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汉东告诉记者。

如今,赛尔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牧草团队在此共同建设的优质牧草生产基地,连片种植面积已达12000亩。放眼望去,鲜嫩的牧草迎着海风摇曳,既为盐碱地披上了绿装,还为山东推进的“粮改饲”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看到盐碱地上发展牧草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日前,在无棣召开了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和山东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优质牧草生产技术培训会”。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介绍:“仅山东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就有近800万亩未利用盐碱地和1100多万亩中低产田,生产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从近年来的试验和推广情况看,一些优质的牧草品种,已完全可以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品种。因此,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牧草产业发展和盐碱地改良,潜力巨大,意义重大。”

坚持问题导向,省内外专家聚焦盐碱地上“粮改饲”

培训会上,以省内外专家为主的百余名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山东绿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牧草种植基地和山东赛尔经济生态示范园的万亩苜蓿种植基地。在绿风观摩了苜蓿高产栽培、草棉轮作技术示范基地,现场演示了牧草刈割压扁、搂草集行、打捆等全机械化生产流程;在赛尔观摩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紫花苜蓿新品种示范基地,山东省农科院牧草团队与农业遥感团队分别介绍了赛尔现代草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和无人机人工草地监测技术。

“看到这么好的牧草长势,再看看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涂,深感在盐碱地上发展牧草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朔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石永红说。

在这一方面,山东近年来已做了大量工作。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研究员翟桂玉介绍,黄河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山东最重要的牧草种植基地,成为山东推进“粮改饲”的主战场之一,牧草供给量约占全省的1/2。该区域土地平整,成方连片,光照充足,适宜规模化、机械化牧草产业化发展。但是,该区域牧草发展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耐盐碱牧草品种选育来看,选育速度慢,适宜品种缺乏,还远不能满足盐碱地开发对品种的需求;从牧草栽培技术及种植模式来看,农区牧草栽培模式研究较少,而盐碱地区高效牧草种植模式研究则更少;从农机农艺结合与机械配套来看,仍存在产品种类少、材料与工艺落后、稳定性差等问题,与欧美等人工草地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少地多,发展土地规模化流转成本低、难度小,有利于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以养定种’原则,发展大面积优质牧草订单生产基地,推广‘土地流转+饲草生产+畜禽养殖+粪污还田’种养结合封闭循环模式和‘饲草料订单生产+畜禽养殖+粪污制作成有机肥还田’的种养结合区域大循环模式,既能有效保障种养业收益,还能加快盐碱地改良进度。”翟桂玉说。

凝聚创新资源,破解耐盐碱牧草品种及配套技术难题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在该区域建设的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依托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建设,承担着体系科研成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山东省的展示与示范等任务,已在东营农高区、河口区、利津县和滨州市无棣县等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余处,研发了盐碱地苜蓿建植技术、苜蓿施肥技术、苜蓿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示范面积2万余亩,苜蓿产量提高15%以上,品质大幅提升,为推进盐碱地上“粮改饲”和山东牧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东营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科院草业室主任王国良,已在这片土地上深耕12年,言语中饱含深情:“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面临的是缺少水源、土壤瘠薄、盐分高成活率低、杂草等问题。因此,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凝聚创新资源,着力破解耐盐碱牧草品种及配套技术等难题。”

团队与国家牧草体系苜蓿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杨青川联合攻关,引进“中苜”系列耐盐碱紫花苜蓿新品种,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苜蓿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使苜蓿育种提升到分子水平;与山东省畜牧总站联合开展牧草品质测试分析,共同建立了牧草养分数据库平台;与山东省农机院联合开展苜蓿草捆捡拾机的研发,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团队研发的苜蓿苗期滴灌建植技术,在含盐量0.33%的中度盐碱地,可提高出苗率42.45%,产量提高23%以上;研发的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技术,化肥用量减少21.3%,增产15.8%;提出的苜蓿适时收获技术,收割期由初花期提前至现蕾期,比传统刈割时间提前7到10天;针对苜蓿田杂草防除,筛选出苜草净、精喹禾灵和盖草能等除草剂;针对雨季苜蓿收获干草困难等问题,制定了苜蓿半干青贮技术规程……

产研紧密结合,全方位助推盐碱地牧草产业异军突起

山东绿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是一家以牧草种植及种子生产、经营、研发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在无棣县城西农业生态园和无棣县柳堡镇常家农业开发区建有万亩饲草种植基地。

谈到公司的发展历程,总经理崔立华特别感谢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的合作:“公司发展前期,受种草理念陈旧、苜蓿品种老化、栽培技术粗放等问题制约,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障,经营风险很高。自2013年与试验站合作以来,通过共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示范基地,品种和技术都有了保障,迅速扭转了‘阿尔冈金’等国外陈旧苜蓿品种主导的局面,苜蓿产量比以往增加10%以上,粗蛋白含量也由原来的16%提高到20%,亩均综合种植效益提高25%以上。”

2017年初,赛尔公司为盘活在无棣建设的5万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来到山东省农科院求助。王国良团队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趋势,提出赛尔现代草牧业示范园规划思路,并设计出“一心、一带、三区”的园区总体布局,即:综合服务中心、沿河草牧观光带、万亩苜蓿产业化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牧光互补模式创新区。“这堪称公司园区建设的转折点,我们总算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卢汉东感慨道。

“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积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山东省农科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主导科研思路。”该院科研处处长张正说,“在国家产业体系的带动和支持下,我院牧草团队与农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盐碱地上牧草产业发展,既加快了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进程,又为企业腾飞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引擎’。”

“下一步,继续培育和引进紫花苜蓿、饲用小黑麦、饲用燕麦、甜高粱等牧草新品种,丰富黄河三角洲地区优质牧草种类,优化草草、草粮、草经轮作等种植模式,推进牧草全程机械化、栽培轻简化。”展望未来,王国良信心满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打磨盐碱地改良的利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614/6578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