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衡阳市祁东县红薯地里能“刨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1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81555
内容摘要:2018年,我家红薯种植生产加工都获得了好收成。日前,记者来到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西部偏远贫困山区步云桥镇桥石村,村里年轻的种
 

 

“2018年,我家红薯种植生产加工都获得了好收成。”日前,记者来到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西部偏远贫困山区步云桥镇桥石村,村里年轻的种植大户罗勇军正猫着腰,在自家红薯地窖里,检查储存好的去年预留的种红薯,为今年的红薯种植提供保障。

记者随后跟随小罗来到楼顶上,这里摆满大大小小30多个竹簸箕,上面晒满了金黄色的牛筋红薯干,色泽诱人。记者忍不住拿起一块放嘴里嚼,软糯香甜,清爽可口。据介绍,这种牛筋红薯干就是将红薯煮熟、切丝、晒干做成的。

“去年4月,我流转村里土地50亩,全部种上红薯。”罗勇军说,去年风调雨顺,加上自己精耕细作,红薯亩产达2500公斤,加工成牛筋红薯干1万公斤。罗勇军告诉记者,红薯干大部分销往内蒙古和云贵川等地,小部分销往本地,纯收入15万元。

桥石村地处偏远山区,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地带,干旱少雨,但该村的土壤属典型的黄泥土壤。去年,该村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改,修成了一条长达2公里、贯穿全村的水渠,为发展红薯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黎媛,我想利用村里的自然条件,发展红薯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当初想搞红薯种植时,罗勇军对妻子黎媛说。

“不行,发展红薯产业是体力活,太辛苦啦,还是到城里打工好。”刚开始,黎媛对丈夫的提议并不认可。

罗勇军耐心跟妻子讲道理、道实情。最终,黎媛被丈夫的创业激情所感动,同意和丈夫在家发展红薯产业。

夫妻俩不分昼夜在红薯田间拔草、施肥、浇水,累得汗流浃背,晒得面容黝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罗勇军种的红薯收成不错。但是,他也遇到了储藏和加工的新难题。他向记者“吐苦水”,当时家里十多间房屋堆满了红薯,堆积时间过长,红薯容易发霉腐烂。

为解决红薯储藏、加工难题,罗勇军计划新建一座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储藏仓库,并添置3台红薯干烘干机,以应对阴雨天气,减少红薯加工损失。“据测算,建仓库、添设备共需资金60多万元。”罗勇军说,现在资金缺口达30多万元。今年,他想通过国家惠农政策到有关部门申请无息贷款,解决这个难题。

“小罗是一个会做事、爱学习、肯吃苦、乐助人的好青年。”村党支部书记曾小华说,去年村支两委已推荐罗勇军为祁东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现在已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看来当初丈夫所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红薯地里能刨金。”黎媛笑着对记者说,在家乡种地,比在外面打工强。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通过种红薯增加收入,罗勇军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想牵头成立红薯种植加工合作社,扩大红薯种植面积,提高加工质量,拓宽销售渠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衡阳市祁东县红薯地里能“刨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211/6416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