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东邹城:变“废”为“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0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次数:81999
内容摘要:蓝色桶装可堆肥垃圾,像剩菜剩饭、果皮菜叶、肉鱼之类会腐烂的东西;绿色桶装不可堆肥垃圾,比如废塑料、废金属等一般不腐烂的东西
 

 

“蓝色桶装可堆肥垃圾,像剩菜剩饭、果皮菜叶、肉鱼之类会腐烂的东西;绿色桶装不可堆肥垃圾,比如废塑料、废金属等一般不腐烂的东西。刚开始不太会分,也嫌麻烦,现在大家都养成习惯了,村子也格外整洁干净。”近日,在全国文明村山东济宁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村民刘丽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全村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保洁员上门来收,给称重登记,积分可以换生活用品和有机肥。此外,村子还配有红色的有毒有害垃圾桶,可以投放废旧电池、农药瓶、灯管、油漆桶等。

据了解,早在2014年前后,山东济宁邹城市便建立了“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实现行政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去年,邹城市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市,积极探索农村垃圾“两次四分法”,即:村民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为“可腐烂的”和“不可腐烂的”,投放到政府发放的两类垃圾桶;保洁员分类收集各户垃圾,运至资源化处理站后进行第二次分类,“可腐烂的”进行资源化堆肥处理,“不可腐烂的”垃圾再分“好卖的”“不好卖的”和“有毒有害的”三类,“不好卖”的纳入“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垃圾处理体系,“有毒有害的”统一收集后暂存,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源头细分是基础。”邹城市市容环卫局局长张田云介绍,为做好垃圾“两次四分”,全市配备了分类垃圾桶12000余套,建设村居垃圾收集点400余处,配备生活垃圾分类保洁员230余名,逐步取消了村内垃圾集中堆放点和垃圾池,实行全过程封闭式运转,实现垃圾从投放到处理全程不落地。

与此同时,邹城市努力做好就地资源化利用,2016年开始在峄山等4个镇进行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而后确定采用具有出肥速度快、肥力好等特点的高温好氧微生物发酵模式,经设备发酵、堆肥处置,实现可堆肥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香城镇村镇办主任丁德贞介绍,全镇收来的不可腐烂垃圾,都送到垃圾中转站;可腐烂垃圾则送到旁边的资源利用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成有机肥。“这套机器每天接纳1500公斤,出肥200公斤左右,其中留三分之一作为菌床。”他表示,全镇已有4个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有机肥每袋2公斤,售价8元,除了投放市场,还作为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发放给村民。

邹城市垃圾处理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每建成运行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站,市财政给予属地镇街30万元的奖补。同时,将保洁任务托管给2个专业公司运营,实行“市考核镇、镇考核公司、公司内部考核”的三级考核体系,所产出的有机肥部分用于对村民垃圾分类的奖励,其余部分商业化运作,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

目前,邹城已投资2500余万元,在13个镇投建成30处资源化处理站,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约15吨,年削减农村生活垃圾量约5000吨,转化成有机肥约1000吨,实现了垃圾分类设施镇域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80%。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邹城:变“废”为“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10/6336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