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项目 » 正文

现代农业技术帮六旬老人种水稻富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3  浏览次数:82484
内容摘要:阳江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已经启动,在驻村工作组努力、挂点单位帮扶的同时,贫困户如何真正脱贫、实现致富奔康?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农村,采访了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而致富的普通农民。本报已开设勤劳奔小康 双手筑幸福专栏,介绍他们勤劳致富的历

  阳江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已经启动,在驻村工作组努力、挂点单位帮扶的同时,贫困户如何真正脱贫、实现致富奔康?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农村,采访了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而致富的普通农民。本报已开设“勤劳奔小康 双手筑幸福”专栏,介绍他们勤劳致富的历程和经验。

  记者见到刘好深时,他正将满载稻谷的拖拉机停在院子里,黝黑的脸庞和衣裤上沾满了泥巴。看到我们,刘好深健步跳下车来,走到车尾捧起金灿灿的稻谷,高兴地说:“今年早造收成不错,亩产至少800斤,好的超过1000斤!”

  刘好深今年61岁,是阳江市阳东县合山镇东刘村种粮大户,种植水稻约85亩。他说:“别看我60多岁了,这85亩田都是我和老伴儿打理的,收割时节才会叫在市区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忙。”

  刘好深当过兵,1978年退伍后在东刘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生计,他只好一边教书,一边种粮。包产到户后,他家分到6亩水田。为了多产粮食,他自己开荒,将贫瘠的河滩地改造成良田,家里水田达到25亩。他说,当时生产设备落后,耙20多亩田得花40多天时间,收成也仅够维持生活。

  1994年,刘好深离开坚守16年的三尺讲台,开始租种村民的丢荒地。2008年,他家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5亩。然而,这年9月,强台风“黑格比”来袭,他家的晚造水稻遭受重创,亩产仅100斤左右,只够交租金。面对天灾,刘好深没有退缩。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家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

  “直到去年我才知道什么是‘生物链',怎样才能种出绿色环保的水稻。”刘好深说,他种植水稻经历了三个阶段:刚开始时没有经验,只能“靠天收”;后来一边摸索,一边向村民请教,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亩产仍只有500多斤;去年初,他到村委会参加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活动,观看水稻种植技术专题片,才发觉自己以前是盲目施肥、喷药。他尝试着用新技术种植水稻,去年早稻亩产达700多斤,种植水稻年纯收入由3万元提高到6万多元。

  “近几年,我投入近20万元购置了插秧机、除草机、收割机、拖拉机和抽水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刘好深告诉记者,以前收割80亩水稻,至少得40天,现在8天就可以“搞掂”。在种粮之余,刘好深还种植了10亩番薯、10亩花生,养殖了10亩罗非鱼,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刘好深掏出一张名片递给记者,只见上面写着“专业运货耙田耙地、插秧收割”等字样。“我一刻也闲不下来,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刘好深说,忙完自己的活,他还给村里其他农户耙田耙地、插秧收割。

  刘好深也有烦恼。他说,现在村里没有晒场,买烘干机成本太高,遇到雨天只能看着稻谷发芽长霉,去年他家就有5亩稻谷因连续下雨而霉烂。他希望有关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能考虑给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提供晒场,或者在建设烘干房方面给予支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现代农业技术帮六旬老人种水稻富起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03/235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