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综合技术 » 正文

夏秋季池塘怎么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0  浏览次数:82281
内容摘要:夏秋季水温条件适宜,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同时,夏秋季气候因素极易变化,也是各种鱼病频发的时期,因此,要搞好夏秋季高产池塘的管理,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须在以下

  夏秋季水温条件适宜,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同时,夏秋季气候因素极易变化,也是各种鱼病频发的时期,因此,要搞好夏秋季高产池塘的管理,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科学投喂配合饲料

  高产池塘载鱼量大,水域内有机物质含量高,一般不采用转化率低的原料饲料与青绿饲料,而选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根据鱼类的食性、个体大小、营养要求,选择营养成分均衡、粒径大小适口、鱼类喜食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配合颗粒饲料,以保证投入水体的饲料能够被鱼类所摄食,减少饲料的损失与浪费。7~10月份是鱼类的生长高峰期,这一时期的投喂量一般占到整个生长过程(全年)的80%左右,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饲料投喂方案,以充分满足养殖品种的摄食要求。从养殖饲喂的经验看,水温在15~20℃时日投喂量为鱼类体重的1.5%~3%,水温在20℃以上时日投喂量为3%~3.5%。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10~15天要对鱼类进行1次抽检,核算水域内鱼类总量。投喂时结合具体水温、天气、鱼类吃食状况等因素,科学确定每日投喂量。此外,对鱼类进行驯化,让其形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不随意改变投饲方式、时间、地点,以利鱼类健康生长,减少应激反应。

  二、适时适量合理施肥

  在鱼类生长盛期,虽然池内有大量的鱼类排泄物、残饵以及生物体分解而产生的较多有机质,但其中可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少,因而易使高产池塘的藻相不平衡,水质不易控制,必须适量补施肥料。肥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以补施磷肥为主,夏末秋初以后则可氮、磷肥配合,具体来说7~8月份主施磷肥,9~10月份氮、磷肥配合施用。磷肥主施过磷酸钙,氮肥主施尿素或碳酸氢铵。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8~10时施肥,视水质情况每10~15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用量为1~2千克。过磷酸钙要先溶解浸泡8~10小时后取上清液均匀泼洒于池塘内,余肥继续加水搅拌浸泡,隔日再取上清液施用,反复2~3次。氮肥如尿素则可用水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不宜直接撒于水体内。氮、磷肥配合施用时,要先施磷肥,后施氮肥,顺序不可颠倒,也不要为省事而同时施用,以免降低肥效。当水体施用生石灰后,要间隔1周再进行施肥,施用磷肥后尽量避免搅动水体。有条件时可施生物酵素肥,它既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含大量有益菌群,不仅能为藻类提供营养,还可转化有机质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质。生物酵素肥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按每亩1~2千克的用量,把肥料溶解于20倍量的水中均匀泼洒即可,施用前、后1周内不得使用杀菌剂。施肥水温宜在15℃以上,施肥后开机增氧2小时能显著增强肥效。

  三、科学调控池塘水质

  要想养好一池鱼,须先养好一池水。高产池塘的水质调控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放鱼前要进行清淤,以保证池塘淤泥厚度低于10厘米。二是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养殖过程中每20~30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15~20千克,对提高水体pH值、增加水体中的的钙元素、灭菌消毒等均有益处。三是定时使用增氧机,保证每亩的平均功率不低于0.2千瓦,平时每天14~15时开机1小时,如连续高温、阴雨天气应随时开机增氧。四是适时注换水,7月份以后高产池塘要保持不低于2米的高水位,使池塘内有较为充足的水域空间。换水应根据水质状况而定,一般5~7天换水1次,每次20~30厘米,换水时要先抽出池内底层的老化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换水宜在晴天15时前进行,傍晚时切不可加水,以免造成上下层水体对流,引起池塘缺氧。五是施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保持水体良性的微生态循环。在施用微生物制剂时,应因池制宜选择使用制剂种类与方法。不论哪种微生物制剂在其使用前、后1周内,水体不能施用生石灰、抗生素等。微生物制剂宜选择在晴天上午施用,以适量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即可,施用后开机增氧2小时。

  四、定期消毒、科学防病

  夏秋季是鱼病的高发期,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及时消灭病原体。一是水体定期消毒,至少每月消毒1次,采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高效杀菌剂,准确计算剂量,严格用药操作,确保发挥药效。另外在寄生虫旺发前,交替使用灭虫剂及时杀灭有害寄生虫。二是食场消毒,认为一般每周消毒1次,局部高浓度用药,及时杀灭食场附近滋生的病菌、害虫。三是饵料消毒,各种饵料在使用前进行消毒,以免把病菌、虫卵等带入池内。四是渔用工具的消毒,尤其是公用工具更要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五是水源消毒,使用不清洁的水源很可能给高产池塘带来输入性病源。六是周边环境消毒,如池坡、水渠等一些潮湿的地方是病菌、害虫的优良栖息地,在注水或下雨时病菌、害虫随水入池,往往造成病害的发生。

  定期饲喂药饵是提高鱼类抗病能力,预防病害发生的好方法。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诺氟沙星、黄芪多糖、维生素K3、维生素C、板蓝根等药物,以预防鱼病的发生。用药防病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渔药的基本常识,了解影响药效的因素;二是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生产的渔药;三是根据鱼类常见的发病规律,再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严格按量用药。

  五、防止鱼类浮头

  高产池塘载鱼量大,夏秋季水体溶解氧常处于不足状态,在生产管理中应密切关注水质状况,预防浮头现象的发生。如池水过肥应及时加注新水,通过换水增加溶氧;如预测傍晚有雨,中午应适当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增加溶氧量;若遇连阴雨天,除开机增氧外,还要备足化学增氧剂,以便于及时增氧。如发现鱼类有轻微浮头现象时,应控制施肥、减少投喂量、缩短投喂时间。如出现下述现象,就有可能会发生浮头:一是夏季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傍晚天气突变下雨;二是白天刮南风、水温高,到夜间突转北风、水温迅速下降;三是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气压低,光线弱;四是久晴未雨,大量投饵施肥后天气突然转阴;五是鱼类虽未发病,但摄食量突然减少;六是池底腐殖质结块上浮,水色浓黑,下风处有腥臭味;七是小虾聚集池边,泥鳅等浮出水面吸气;八是池塘突然发生转水现象等。鱼类从开始浮头到严重浮头有一段时间,水温25~30℃时可持续2~3个小时,水温30℃以上有1个小时左右时间,解救措施得当就可把损失降到最低。发生浮头后,要立即采取开机增氧、机械换水、化学药物增氧等措施,及时提高池水溶氧量,避免发生泛池等更严重的后果。一般浮头在日出后随池水溶氧上升而自然平息,但在这之前须努力采取增氧措施,缓解缺氧现象。

  六、强化其他日常管理措施

  高产池塘夏秋季应坚持早、中、晚、夜4次巡塘,早巡塘重点观察有无浮头现象、水质肥瘦情况以及鱼的活动、有无病害等,并对全天的管理进行初步规划;中午巡塘重点观察吃食状况以及有无异常现象;傍晚巡塘则要重点观察投饲量是否多余或不足,有无浮头征兆,注意水质的变化,确定次日工作流程;夜间巡塘主要观察是否有浮头,另外还要注意防盗、防破坏等;平时巡塘还要对池埂、池坡予以关注,看是否需要加固,能抗多高的洪水,有无污水进入,有无其他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巡塘的同时每天要写好养殖日志,尤其傍晚巡塘时,要把全天的生产操作以及观察的现象都要详细记录,以备总结、存档和查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夏秋季池塘怎么管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20/2251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池塘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