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搭建“三农”致富桥铺就富民强社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30  浏览次数:8670
内容摘要: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普及,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浓郁了诚实守信的氛围,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由于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手续简便,给农户贷款带来了很大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信贷

在1400平方公里的泾川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以支撑“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他们把有效的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泾川大地上一支耀眼的“金融劲旅”,它就是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为全县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省联社、平凉银监分局以及当地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增效为中心、以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为重点,以助推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着力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全方位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呈现出了泾川县信合事业发展史上的最好水平,走出了一条信贷支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可喜成果,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农民解难”,真正发挥了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组令泾川县农民倍感欣慰的数字: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96734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93348万元,占各项贷款的96.5%,贷款总量位居全县第一。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钱袋子”,被当地农民亲切地唤为“自己的银行”。

这是一组令泾川农信全体员工骄傲的数字: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38412万元,较年初净增14487万元;较2008年底增加59523万元;贷款增量位居泾川金融机构第一位,贷款户位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

创新思路支农惠民探新路

坚持服务“三农”,有为才能有位。近年来,泾川县农村信用社认真履行支农、助农职责,创新信贷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支农方式,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全力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全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工作原则和“草畜产业带、优质果菜产业带、沿312国道绿色产业聚集带、泾河川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泾河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将信贷资金重点配置到“果、畜、草、菜”四大地方特色产业;支持“公司+农户+基地”的高效农业经济组织的发展,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向农户联合、产品联合等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支持以“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为内容的产业化生产体系的形成,以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支持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的融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辖区农村经济的层次与水平。2009年至2010年,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0.5亿元,其中,今年1至5月份发放支农贷款10563万元,小额信用贷款3241万元,为全县“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支持,有效发挥了金融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作用。如今,泾川县“果、畜、草、菜”等产业链齐头并进,呈现出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格局。

服务“三农”支农贷款富农家

泾川县自古以农立县,农业牵动着全县经济发展的脉搏。多年来,一些农民希望致富的愿望与资金短缺的矛盾突出,始终处在“增收无业,贷款无门,致富无路”的境地。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像一场“及时雨”,播洒在他们的心坎上,树立了“新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支持优质果品产业基地建设。果品产业是泾川县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支农贷款支持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5700万元,支持农户栽植果园12.4万亩,育苗1.8万亩,对12万亩的果园进行了高接换优,并大力推广了果实套袋技术,支持了优果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果品的质量。投入资金2457万元,发展生态果园745户3457亩,支持果农修建自然通风果品保鲜库26座。

支持蔬菜规模种植业发展。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对全县五里铺示范园区的大棚蔬菜、泾川县城关镇的反季节温棚蔬菜、王村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产业项目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蔬菜种植贷款3267万元,支持蔬菜种植户745户,今年新增贷款749万元,支持建成了大小温棚476座,支持种植各类蔬菜 41589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762户,目前,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无公害蔬菜种植正日益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支持草畜产业发展。按照“规模种草+温棚养畜”的模式,该县信用社重点支持了以党原乡丁寨、樊家、永丰等地的温棚养殖业,投入资金784万元,支持 1884户修建温棚牛舍678间、温棚猪舍1445间,向党原乡丁寨村发放贷款403万元,支持养殖户339户。目前,该村已形成仔猪繁育、生猪育肥、饲料销售、生猪销售、技术培训五大产业服务体系。同时,支持建立了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和现代化的万口仔猪繁育场,向红河等乡发放贷款562万元,支持养殖户修建牛棚772座。

小额信贷“农”字招牌响当当

优质名果、规模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小康住宅……所到之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与当地农村信用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额信贷作为“三农”发展的坚实靠山,在泾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农民是最善良、最讲诚信和意气的,农民没有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贷款的,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最好方法,我们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扩大支农资金规模,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延伸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的广泛性”。泾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解永成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在省联社和平凉办事处的指导下,泾川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核心的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规范普及为重点,在对农户进行调查摸底、评级授信的基础上,发给《贷款证》,农户凭《贷款证》到柜台办理贷款,办贷手续简化,方便快捷。为了进一步提高信贷支持力度,在贷款授信额度上,该县信用社增加了四星级和五星级客户,将授信金额增加至10万元和15万元,目前,全县评定四星级客户31个,授信金额310万元,五星级客户60个,授信金额900万元。同时,对一般户的评级条件进行适度放宽,将授信金额分为2万、1.5万、1万三个档,扩大了可贷款农户的覆盖面,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11年4月底,全县已进行农户评级的村215个,覆盖面达到了100%;评级授信农户5801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0%,授信总额达到13.7亿元,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贷3.8亿元。

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普及,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浓郁了诚实守信的氛围,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由于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手续简便,给农户贷款带来了很大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信贷人员变动的限制,深受农户的欢迎,不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解决了很多因病、因灾和子女入学等农户的短时困境。

随着泾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有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村容村貌建设好、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快的村。2009年以来。泾川县农村信用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县政府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建设村的工作规划,制定信贷支农计划,选择社会信用环境好、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党原丁寨等10个村作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期发挥示范带头效应,推动全县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快速发展。这10个村在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资金,每个村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经济发展迅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收入迅速提高,群众信用意识得到增强,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模范村,发挥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又逐年筛选,扩大支持覆盖面,最终使全县金融支持新农村示范村扩展到了18个,主要建设项目及产业为小康屋建设、果品、养殖业。有果品栽植面积21926亩,年产量10561吨,产值1678 万元;鸡饲养量26.82万只,猪存栏数6.4万口,牛存栏数6152头,养殖业年产值可达2070万元;已经建有小康屋450栋。目前,18个示范村贷款余额10498.8元,人均贷款2970元,贷户占比74.3%。金融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而明显的推动作用。

小额信贷和信用工程的创建在成为联系农民最好金融纽带作用的同时也为信用社营销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如今,在泾川县,农民所用的化肥、农药、籽种,到学生上学的学费,从经济作物栽培到婚丧嫁娶,从小到几百元大到上万元,群众都能从信用社“拿”到,化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正如泾川县委书记宋全科所说:“泾川农村信用社为全县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作用不可低估,地位不可替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泾川信合人支农、亲农、助农的热情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开辟了绿色通道。一组组幸福的数据和一幅幅感人的场景,不但折射出了该县农村信用社的成长与发展壮大的轨迹,更凸显着泾川信合始终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三农”服务宗旨。我们相信,在 “精诚团结、顽强拼搏、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泾川信合人的不懈努力下,泾川农村信合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搭建“三农”致富桥铺就富民强社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30/46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