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噻苯隆膨果的使用方法,噻苯隆和赤霉素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19 14:22  浏览次数:5710
内容摘要:1、控制浓度:按照说明书配制适当浓度的噻苯隆溶液,浓度不宜过高。2、喷洒时间:喷药时间不宜过早,用药前先看好天气预报,避免雨前喷淋。3、安全防护:在喷药前,需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戴好护目镜、面罩、手套以及穿上较长的衣裤等。4、注意事项:使用噻苯隆时,不可污染其它作物,以免产生药害。一、噻苯隆膨果的使用方法1、控制浓度噻苯隆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可在果树出果期喷施,按照说明书配制适当浓度的溶液,浓度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用于葡萄膨果时,开花前期可喷4-6mg/L的噻苯隆在植株上;用于芒果膨化时,可在果实

噻苯隆膨果的使用方法,噻苯隆和赤霉素的区别

回答1、控制浓度:按照说明书配制适当浓度的噻苯隆溶液,浓度不宜过高。2、喷洒时间:喷药时间不宜过早,用药前先看好天气预报,避免雨前喷淋。3、安全防护:在喷药前,需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戴好护目镜、面罩、手套以及穿上较长的衣裤等。4、注意事项:使用噻苯隆时,不可污染其它作物,以免产生药害。

一、噻苯隆膨果的使用方法

1、控制浓度

噻苯隆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可在果树出果期喷施,按照说明书配制适当浓度的溶液,浓度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用于葡萄膨果时,开花前期可喷4-6mg/L的噻苯隆在植株上;用于芒果膨化时,可在果实膨化阶段,用3-6g噻苯隆加水250kg喷洒在叶片和果实上;用于甜瓜膨果时,可直接喷2.5-3.3mg/L噻苯隆在植株上。

2、喷洒时间

在使用噻苯隆时,注意喷药时间不宜太早,否则不能发挥药效,进而影响到果实的产量。用药前先看好天气预报,避免雨前喷淋,在喷淋两天内如果下雨,也会影响药效。

3、安全防护

在使用噻苯隆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喷药前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戴好护目镜、面罩、手套以及穿上较长的衣裤等。

4、注意事项

使用噻苯隆时,不可污染其它作物,以免产生药害。该药剂可以延缓叶片衰老的速度,保持叶片浓绿,还能促进细胞分裂,起到促进果实膨大的作用。

二、噻苯隆和赤霉素的区别

1、噻苯隆

(1)外观:纯品为无色无味晶体。

(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醇、丙酮,不溶于脂肪族和芳香族烃。

(3)熔点:217℃。

(4)应用性能: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也可用于苹果树、葡萄树、木槿属、菜豆、大豆、花生等作物,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

(5)安全性:对人畜低毒;对眼睛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6)生产方法:以碳酸二乙酯为原料,经肼解、加成、环化、氨基化、氨解反应制得本品。

2、赤霉素

(1)外观:白色粉末。

(2)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醇类、丙酮。

(3)熔点:227℃。

(4)应用性能:赤霉素是广泛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用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打破种子、块茎、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分蘖、抽薹,提高果实结果率。用于马铃薯、番茄、棉花、大豆、稻、麦、烟草、果树等作物,可促进其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对水稻、棉花、蔬菜、瓜果、绿肥等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5)安全性:正常使用时对人畜无毒,吞服有毒;粉末溅入眼睛要用大量水冲洗;无致畸、致突变作用。

(6)生产方法:利用赤霉菌在麸皮、蔗糖和无机盐等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赤霉菌代谢产生赤霉素。发酵液经溶剂提取、浓缩,即可得赤霉素晶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噻苯隆膨果的使用方法,噻苯隆和赤霉素的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34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噻苯隆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