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管 高分子量逃生管 福建福州隧道逃生管道厂家型号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洛阳中雄管业
DN: 800*30/860*30
厚度: 30
长度: 3m
单价: 100.00元/米
起订: 10 米
供货总量: 10000000 米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南 洛阳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8-07-20 17:31
浏览次数: 451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洛阳中雄管业欢迎您的参观考察!

隧道逃生管道 高分子量PE管道 MPP电力管道 钢带波纹管 PE管 3pe内外防腐管道

非常环保的逃生管道,颜色标识易识别,连接方式较简便,而且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制成,使用时间长,可重复使用,整个制作流程很环保。

隧道逃生管道的优势:

一,耐磨性能强

隧道逃生管道完全继承了隧道逃生管道材的耐磨性能,耐磨能力为钢管的7倍。

二,抗拉强度与抗冲击性强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管道的抗冲击性和吸收冲击能力在非金属管材中位居首位。外力强冲击和内部压力动都很难让隧道逃生管道出现开裂的情况。而且在超低温环境中,隧道逃生管道的这种性能会更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逃生的这种柔韧性为输送系统提供了的保障。

三,抗腐蚀性强

隧道逃生管道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在腐蚀性较强的(酸、碱、盐)及有机介质中,以20℃和80℃的80种溶剂中浸渍30天,外表无任何反常现象,其它物理性能也几乎没有变化

四,耐低温性能优异

隧道逃生管道的适温性宽,可长期在-269℃到80℃的温度下工作。

五、除噪音能力强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能吸收性为塑料中极高值,消音性好,从而在输送过程中极大限度的减小了液体流动产生的噪音。

六、安全卫生

卫生,不霉变,不滋生细菌、卫生符合标准规定的指标,可接触食品

七、方便安装连接

隧道逃生管道连接方便,快捷。抱箍连接,链条连接都是常用的连接方式,这几种连接方式方便,安全。可随时拆卸。

在隧道开挖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状况,隧道逃生管和通风管成为隧道开挖必要的前提条件。关于逃生管的选择,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管道的安全系数。这就要求逃生管要抗冲击,抗撞击,耐高压,柔韧度要好,另外就是逃生管的口径要大,适合人体爬行。

隧道逃生管道的安装连接:

隧道逃生管道在施工过程巾要不断向前推进。掌子面每推进4-5m距离时.通过转运.把后面的一节管道拆卸下来.运到前面.进行安装。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常用的连接方法有链条连接和抱箍连接,这两种连接强度较高.拆卸与安装施工简单.材料相对便宜.适台管道逃生系统。

隧道逃生管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制成,外径为800mm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能承受200多公斤的压力,完全够一个成年人从中爬行。隧道逃生管道设置在连接掌子面到二次衬砌的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逃生管道也在不断的向前移动。一旦施工中出现坍塌,工人便可从逃生管道中安全离开。这项技术的运用,能将隧道施工人员危险降低。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孙乔宝: 一般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掘进和二层之间,我们在招标时就要求,准备60米长的管道,一旦从掌子面发生坍塌,埋下来,工作人员通过管道就可以出来。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检查主要对高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矿山隧道、山岭隧道、城市隧道等。具体在实施检查的重点为:

 

1.检查隧道口是否设置值班室,进出口隧道是否进行人员登记;

 

2.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巡查、排查制度;

 

3.对隧道内“三管两线”的布置是否保证畅通,应急指示灯、指示牌是否按照要求安装;

 

4.隧道开挖初期支护进行全面排查,喷射表面是否平整,钢架保护层是否满足设计,钢架基础是否悬空,接头是否脱空,不得出现破裂、倾斜扭曲;

洛阳中雄管业有限公司作为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生产厂家,专业生产φ800mm、φ860mm、 φ1066mm等多规格逃生管道。每批次都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检验,出厂即合格。产品长期供应中铁、中交、中建等央企项目,良好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直好评。

厂址: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内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农村网看到的,谢谢!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sell/204003.html
      重要提示:交易时请认准企业营业执照认证会员农富通会员,确保交易,以免受到损失!以上信息由会员{洛阳中雄管业有限公司}发布,农村网不保证以上信息真实有效,请仔细甄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请联系我们.
同类供应信息
 
产品分类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