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北当阳市“量”“质”并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797
内容摘要: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领,按照345思路统筹谋划定制高标,促进土地实

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领,按照“345”思路统筹谋划“定制高标”,促进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破题开篇。据统计,2019年以来当阳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01万亩,项目区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567个,流转耕地15.53万亩,项目区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81.7%,带动5万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年新增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

一直以来,当阳突出集约高效理念,致力于“小田并大田”。以土地平整和地力提升为根本,整村推进、综合配套,实现土地平整大格田、渠系布局大框架、道路建设大网络,彻底改变田块碎片化格局,为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打基础。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土地平整8.67万亩,单个田块面积由1—3亩集并至10—20亩左右,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以上。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当阳坚持生态优先理念,通过积极引导各地开展绿色农田试点,成功打造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不仅实现了传统高标农田项目基础设施生产功能,还提升了农田的生态功能。2019年以来,累计整治污水沟、烂泥堰等黑臭水体503处,实施沟渠生态整治219条、5.5万米,种植护路、护沟林等绿化树木16万多株,建成生态廊道82条。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关键靠科技。2019年以来,项目区设立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10处、物联网监控监测区5个、农田排灌水在线监测系统9套,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目前,全市已购置无人机1000多台套,北斗智能终端设备3000多套,无人机统防统治率达到65%以上,防治效果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在严格耕地管控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当阳市主动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当地精品粮油及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引导发展虾稻、鱼稻、禽稻连作基地5.5万亩,有机大米种植11.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目前,当阳建立产业扶贫基地34个,共2.6万亩,带动223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发展农家乐150多家、乡村旅游点17个、打通水系连通网络2个,成为“城里人”体验乡土风情、放飞心情的理想去处,累计融合相关项目资金10.2亿元,成功打造环百里荒乡村振兴示范片、玉双及玉和乡村振兴示范带。

只有做到良田配良策、建好更护好,才能实现“高标建造良田,田野频传佳音”。当阳在建设机制、融资渠道、功能布局、管护机制、建设内涵五个方面不断探索,先后引进中粮、先正达等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引导培育专业合作社18个、种养大户102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开发建设,吸纳项目资金近3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后续配套工程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融资1.1亿元,同步实施“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4个,新增水田6517亩、耕地315亩。通过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筹措地方配套资金1.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北当阳市“量”“质”并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1105/835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