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综合技术 » 正文

山西岚县东阳涧村油松育苗年人均增收2200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06  浏览次数:8862
内容摘要:东阳涧村是岚县依托油松育苗、实现脱贫致富的第一村。1999年,该村党支部书记于栓珍第一个在村里搞起了油松育苗,在其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下,现在全村家家搞起育苗,户户奔上致富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现代经营模式。全村2080亩耕地中,

  东阳涧村是岚县依托油松育苗、实现脱贫致富的第一村。1999年,该村党支部书记于栓珍第一个在村里搞起了油松育苗,在其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下,现在全村家家搞起育苗,户户奔上致富路,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现代经营模式。全村2080亩耕地中,育苗就达到1346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5%。目前,村里育苗面积在5亩以上的有88户,10亩以上的有40户,人均育苗面积超过一亩,每亩收入至少在一万元以上。去年全村育苗总收入达240多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年人均增收2200元。

  闯出一条致富路

  东阳涧村位于岚县县城西3公里,处在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地形平坦,发展农业具有天然的条件。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梁地不用爬坡,洼地不用过河。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祖祖辈辈东阳涧人在这2080亩耕地上,用尽了心思,种过传统的粮食作物,也种过西瓜、甜瓜、冬瓜等经济作物,但辛勤的劳作仅仅换来的是肚子不用挨饿,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这是摆在村支部书记于栓珍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他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1999年,于栓珍受到县国营苗圃租地育苗的启发,突发奇想,东阳涧村平地多、湾地多,为什么不发展育苗呢。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心里有了底。虽然当时苗木行情不是很好,但与粮食作物相比,利润仍然要高出很多。在支村两委会上他提出了东阳涧村要想富,大力发展油松育苗产业的思路。但油松苗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育下的苗子又卖给谁?一连串的问题使村民心里充满了疑惑,觉得根本不可能。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给全村人闯出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于栓珍不顾家人的劝阻,拿出自家的1.8亩耕地第一个在村里搞开了油松育苗,果然获得成功,利润是种地的5倍还多。眼见为实,村民们纷纷搞起了育苗产业。村里采取多项措施对育苗户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优先安排育苗用地,优先在地里打中层井,有效解决了用地和浇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时,从林业局等部门聘请专家、科技带头人给农民传授育苗知识……就这样,东阳涧的育苗一发不可收拾,全村掀起"育苗热"。

  小树苗真正变成了"摇钱树"

  见到高长富时,他正在地里忙着起苗,和村民装车卖苗。那一畦一畦的油松绿油油的,长得整整齐齐,十分茂盛,着实爱煞人。"这两年行情特别好,去年我赚了20多万元。"高长富见到我们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从2006年开始育苗,刚开始吃不准,试着搞了3亩,想不到,利润比种庄稼高出很多现在一鼓作气扩到15亩,三年生的苗木能卖到15元,四年生的能卖到25元,光这车我就能赚10多万元。今年收入20万元,根本不成问题,想也想不到,这土地真正变成了刮金板。"

  走进冯黑明家,一座新修的小二楼印入眼帘,瓷砖贴面,室内装饰一新。60多岁的冯黑明2006年开始搞育苗,现在有10亩育苗,去年收入20多万元,今年已经销售10万多株油松苗,收入已达10多万元。谈起几年的育苗经验,老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是要掌握栽苗、起苗的科技知识;二是要定时浇水;三是要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记者采访时发现,得益于去年和今年的好行情,村里的许多育苗户心里都乐开了花,村里年收入在3万、5万的户子比比皆是,但这还是收入较低的户子。

  魏自旺是东阳涧村一名苗木销售经纪人,每天忙着与育苗户、客商联系,在育苗户与客商之间架起了一座买卖双方沟通协商的桥梁。作为苗木销售经纪人,一方面他把外地的苗子调回村里发展育苗产业,一方面他把本村的苗木销往外地,争取利益最大化。今年他还和人合伙开办了苗木信息公司,及时掌握发布市场动态、行情,规避风险,趋利避害,把风险降到最低。在魏自旺的带领下,全村已经有十多人从事苗木销售,年销售100多万株,销往忻州、古交、陕西、内蒙……

  "今后,我们将引导村民不断扩大育苗规模,加强苗木队伍建设,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和商标,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名副其实的三晋油松育苗第一村。"提起东阳涧村下一步的发展,村支书于栓珍豪情满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西岚县东阳涧村油松育苗年人均增收2200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1206/173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