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广安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3  浏览次数:8660
内容摘要:目前,广安已建成了邻水县两河石滓、广安区观塘代市、武胜县飞龙白坪、岳池县朝阳乔家、华蓥市高兴阳和等5个万亩示范区。“我们还坚持错位发展的理念,形成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徐元武介绍,邻水优质脐橙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武胜、岳池重点发展优质

  一降:2008年,广安市有旱山、缺水村765个,而到去年底数量大幅下降。

  一升:2008年,广安市没有万亩以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而到今年已经有5个。

  两年时间,广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出了满意答卷:2010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考核中,广安夺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管理和交通建设两个一等奖,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等项目获得二等奖,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一降一升”背后,是广安“大投入推动大开发,大规模建设大基地,大连片形成大示范,大马力促进大发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胡岳邱 本报记者 李宇 文/图

  多元投入 打破资金“瓶颈”

  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底,广安市“望天地”面积达50.76万亩,缺水农户19万户70多万人。

  广安市水务局局长徐元武坦言,建设每亩标准化农田,其沟、渠、路、凼等田间水利设施配套投入大约需要1000元,即使只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安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破题从打破资金“瓶颈”开始。一种“项目为支撑,农民为主体,国投为引导,社会办农建”的多元投入新机制被引入广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们用有限的财政投入作为‘引子’,整合水利、水保、退耕还林、国土整治、农村交通等涉农工程项目资金,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示范区集中,以此撬动群众和社会等各方投入。”徐元武介绍,截至目前,广安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并发动群众和社会投入共4.5亿元,建成了广安区观塘代市等5个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

  与此同时,广安市财政每年还从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采砂管理费中安排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以上,对非项目区民办小微水利建设,按水方实行 “以奖代补”,引导群众和社会投入2063万元,新建整治小微水工程1171处,逐步走出了一条“政策调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管理推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路子。

  规模建设 打破三个界限

  “银虎村,水没得,一家人十几块地,这山种来那山种,苞谷馒头胀死人”。这句顺口溜是岳池县龙孔镇银虎村曾经的真实写照,也是广安旱山村干旱缺水、经济落后的一个缩影。

  5月8日,记者来到银虎村,看到的却是一番全新景象:新建的梯地依山而上,原本分散零星的地块被整理成形;便民路四通八达,进村入院;新建的蓄水池星星点点;加厚的坡地里,新种下的杂柑树整齐排列……1000余亩干旱贫瘠的坡地,已成为一个优质蔬菜产业园。

  龙孔镇党委书记余世平告诉记者,去年8月实施的老棺山农田水利大示范区建设,仅银虎村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亩,新建蓄水池10口、沉沙凼30个,新修排灌沟渠4.2公里,新增有效灌面452亩,改善灌面1891亩。

  徐元武用“规模”二字形容了广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破行政界限,单项工程达到1000亩以上,综合示范工程达5000亩以上;打破行业界限,以主要交通干线和主要河流为纽带,以产业园地为中心,把农业、林业、水保等项目合理布局,以大连片促进大示范;打破产业界限,把经济林果、生态旅游、种草养畜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开发主体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目前,广安已建成了邻水县两河石滓、广安区观塘代市、武胜县飞龙白坪、岳池县朝阳乔家、华蓥市高兴阳和等5个万亩示范区。“我们还坚持错位发展的理念,形成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徐元武介绍,邻水优质脐橙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武胜、岳池重点发展优质蔬菜;广安区大力发展优质龙安柚;华蓥立足山区优势,打造葡萄等优质水果基地。

  发展产业 带动农户致富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模推进,不少业主“相中”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

  2009年初,香港业主李国椿在广安区观塘代市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彩椒、西红柿、甘蓝等时令蔬菜,年产蔬菜2000余吨,产值达600余万元;四川伟业绿色园艺有限公司以广安区协兴镇1500亩柑橘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2000户农户发展1万亩柑橘,帮助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 3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广安共引进各类农业业主3300多户,带动10余万户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开发土地40余万亩。2010年,五大示范区实现产值1.5亿元,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多元,高出广安市农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而“田成块、土成方、树成行、渠联网、路成环、旱能灌、涝能排、设施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便于农民专合组织引领农户采取统一培训技术、统一提供种苗、统一防治病虫、统一组织营销。目前,广安市共建立农民专合组织1000多个,带动农户5万户走上致富路。

  与此同时,该市将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三建”(建沼气池、建庭院经济、建生态农家)、“五改”(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四通”(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活动。去年以来,全市共建设农家新村62个,2.4万户、8.7万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广安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13/33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