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定要让马场村靓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788
内容摘要:只有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富起来,村庄靓起来,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促进乡村战略快速实施,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我们的贡
 “只有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富起来,村庄靓起来,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促进乡村战略快速实施,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我们的贡献!”这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办事处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华靓与村三委交流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时说的一番话。

2013年,李华靓上任后,从村部建设、道路修建、自来水入户等村民关心的问题入手,短短两年就向村民兑现了承诺。

近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话题,具体到行政村应该怎样做,本报记者专访了李华靓。

算好“三笔账”打好优势牌

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马场村的干部群众算好了“三笔账”:一是算好资源优势账,走产业经营之路。马场村地处饮马河、双阳河交汇节点,是水稻种植的黄金带。“按照市场行情,这类地带产出的大米形成品牌后,市场均价至少为普通大米的3倍以上,每斤达到8-10元,若能走出一条‘集约发展、规模经营、做精品牌、抢占高端’的经营之路,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李华靓说。二是算好经济利益账,形成“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利益链接机制。“如果农民能入股专业合作社,不仅能整合土地资源,抵御自然灾害,还能实现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和科学化运作,最大限度实现粮食丰产增收。”李华靓说。经初步测算,加入合作社的水田平均每公顷增产水稻约1000斤、大米70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可达3元以上,每户年收入比单户种植增收2000元以上,每公顷还能节省仓储运输、施药施肥、农机作业等各项费用1500元左右,年终根据合作社收益额外还能得到一定的利益分红。农民入股后不仅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还可就地、就近选择外出务工,每人每年至少能增收5000元以上的务工收入。三是算好合作管理账,探索“村党总支+合作社+企业”的村企联动的管理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诚信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每位村民都成为“股东”,使村民真正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规划“三步”走小村大格局

李华靓说:“按照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我们村结合实际,作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新规划。”第一步是改善村屯面貌。围绕饮水安全、出行方便、环境整治等村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村民活动广场、文化大院以及庭院净化、沿路绿化,村屯亮化等现实难题。第二步是转型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村里的产业、龙头、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有机农业基地扩展、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品牌主导的三大项目,全力推动‘一产连接二产,一产融三产’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李华靓说。第三步是整体升级,追求品质。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生产区、生活区、文化区、风景区等集四大“品质功能区”于一体的现代新村格局,使全村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还有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融合新模式振兴奔小康

李华靓介绍:“现在马场村需要一个构建产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我们按照‘特色取胜、规模发展、市场拉动’的思路,重点发展以有机稻为主导的产业,探索发展稻田鸭、稻田蟹等生态循环农业,融合发展彩色水稻、休闲观光农业,逐步构建‘多产联动、复合经营、直联市场、消费驱动’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形成‘龙头’带动、‘龙型’发展的新格局,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理念,打响‘晟华有机米’等现有品牌,通过农博会展销、媒体宣传等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马场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5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定要让马场村靓起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226/5632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