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哈尔滨市呼兰区:做强“鹅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6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81360
内容摘要:3万只大鹅白花花一片,鹅叫声此起彼伏。这是养了2个月的大鹅,平均体重五、六斤,再有两个月就要出栏了。这是近日记者在呼兰区许

3万只大鹅白花花一片,鹅叫声此起彼伏。这是养了2个月的大鹅,平均体重五、六斤,再有两个月就要出栏了。这是近日记者在呼兰区许堡乡黄岗村范志洪家的养殖场看到的一幕,是呼兰区大鹅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呼兰区大力扶持大鹅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形成了孵化、养殖、屠宰和饲料供应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大鹅仅鹅雏、成鹅销售额就超过1.2亿元。

据了解,呼兰区水草资源丰富,农民具有养殖大鹅传统。区政府因势利导,把大鹅养殖作为产业来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鼓励各乡镇农村各显其能。

依托传统养鹅优势,黄岗村大力发展养鹅专业村。黄岗村从土办法的热炕头、热水带孵化鹅雏到现在拥有400多台现代化鹅雏孵化设备,孵化量由原来的50万只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万只。10余年孵化养殖及应用先进设备的渐进式变化,让黄岗村养殖户连年增收,并带动了许堡乡全乡鹅雏孵化、养殖发展,许堡乡成为全省远近闻名的鹅雏孵化养殖专业乡。目前,全区年孵化鹅雏750万只,年销售额7500万元以上,今年将养殖绿色大鹅50万只以上。

呼兰区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扶持规模养殖场,构建“政府、市场、龙头、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集“大鹅繁育、养殖、屠宰及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该区扶持黄岗村的英武孵化养殖场购入鹅雏孵化设备50台(套),年孵化量达150万枚以上,带动本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有力地带动了周边村屯农户大鹅孵化养殖生产。目前,全区共有规模化孵化场18个,大鹅养殖也向规模养殖发展,全区有养殖大户20多户,最多养殖绿色大鹅10余万只。这些养殖大户不仅在本地养殖,还走出去不断地在周边选择水草丰满的地方,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养殖大户范志洪把养殖场开到了北安市。

据养鹅技术人员介绍,大鹅产业分工很细,从种蛋引进、孵化、初育、养殖、防疫到屠宰、销售及专业饲料供应等方面,每个链条都高度专业化。先进种蛋能孵化出强壮的鹅雏、初育能提高大鹅的成活率,保证了大鹅产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区本地大鹅养殖33.87万只。

据大鹅销售人员介绍,今年形势比去年好,每只大鹅售价超过百元。全年养殖将远远超过去年50万只的规模,销售额可达五六千万元。

屠宰加工是大鹅产业关键一环。在大鹅养殖发展起来后,呼兰区及时引进大型家禽屠宰加工企业。哈尔滨福山腾飞牧业公司已建成年屠宰鸡500万只、鹅100万只(5个月的生产能力)的柔性生产线,年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目前,全区已建成福山腾飞等3家年总屠宰量超过500万只的屠宰企业,全区大鹅屠宰不出区,支撑起全区大鹅养殖,并为全区发展大鹅养殖产业发展铺好了销售渠道。

规划先行,政策跟上。近年来,呼兰区政府出台系列大鹅产业发展惠民政策,稳步推进大鹅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孵化场行政审批环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流程,加快审批效率;在养殖用地环节,予以优先审批;在金融政策环节,以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等形式予以资金支持;在畜牧科学养殖环节,给予科学指导、防疫灭病等方面的支持,免费提供禽流感等动物疫苗。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哈尔滨市呼兰区:做强“鹅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826/814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