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椰子产地和栽培技术讲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4  浏览次数:81354
内容摘要:说到椰子,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想到海南椰子,海南的确是椰子的主产地之一,但是我国还有其它地方也有椰子,种植椰子的大户也有不少,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椰子产地和栽培技术。一、椰子产地在哪里?椰子原产于亚洲东南部

说到椰子,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想到海南椰子,海南的确是椰子的主产地之一,但是我国还有其它地方也有椰子,种植椰子的大户也有不少,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椰子产地和栽培技术。

一、椰子产地在哪里?

椰子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度尼西亚至太平洋群岛。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3°S-23°N之间,赤道滨海地区多。主要产区为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中国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海南岛是全国可以大面积种植椰子的地区。

二、椰子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通常采用种子繁殖,完全成熟的椰子只要有适当的温、湿条件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发芽,目前普遍采用预备苗圃催芽法。

2.整地施肥

选择半荫蔽、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清除杂草树根,耕深15~20厘米,开沟,宽度比果稍宽,将种果一个接一个的斜靠沟底45°角,埋土至果实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当芽长10~15厘米时,移芽到有适度荫蔽的苗圃种椰子,注意浇水、排水、除草和施肥。一般一年左右,苗高约1米便可出圃定植。

3.适时栽植

椰子树一般在雨季栽植,按株行距6米×9米或7米×8米,每公顷种植165~180株,种植穴为60厘米×70厘米×80厘米,穴内施入有机肥20~40千克,也可在穴内燃烧树叶,烧焦穴边,并填沙防蚂蚁,起苗时应带果种,多带土、少伤根,并做到随挖随栽。

4.护苗培土

椰子树栽后要加强管理,植后初期要适当遮荫,并要灌水保湿,缺株要及时补植。椰子树1年耕作2次,即在11~12月结合施肥耕作1次,在8~9月再中耕1次,随着植株长大,树干茎部长出大量的气生根,进行培土,加固树体。椰园可间作短期作物,如花生、豆类等,起到活覆盖和提高园内湿度的作用,利于幼树生长。

5.合理施肥

椰子树需施全肥,以钾肥最多,其次为氮、磷和氯肥,但必须注意平衡施肥。椰树缺钾时,茎干细,叶短小,树冠中部叶片首先萎蔫,上部叶片向下簇伸,低部叶片干枯、下垂悬挂于树干。缺氮时,幼叶失绿、少光泽,老叶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结果量减少,椰肉干产量降低。缺磷会引起根系发展不良和果腐。缺氯会影响椰果大小、椰肉干产量以及氮的吸收和植株对水分的利用。因此,施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施一些食盐。每年可在4~5月及11~12月施肥,在距离树基部1,5~2米处开施肥沟,效果较好。若用撒施法,应全面除草松土后再施肥。

6.病虫害防治

①泻血病

椰子泻血病是椰子产区常见的病害,发生时茎干出现裂缝,渗出暗褐色粘液,干后呈黑色,裂缝组织腐烂,防治方法有凿除病部组织,涂上10%波尔多液或煤焦油。

②红棕象

红棕象幼虫钻柱树干,可使椰子树枯死,防治时在伤口处用柏油或泥浆涂封,严重时砍伐烧毁,以免传播。

③椰园蚧

椰园蚧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及果面上吸汗,防治时喷亚铵硫磷、马拉松、二溴磷等农药,另外可保护天敌进行防治。

④椰子犀

椰子犀主要以二疣犀危害最严重,叶展开后呈扇状,或波状缺刻,咬食生长点,使植株枯死,防治为每年3月以前清除椰园内外的有机物,堆肥、粪堆等繁殖场所,用牛粪或腐烂的椰树干引诱成虫产卵集中捕杀,还可利用天敌如土蜂、绿僵菌等防治犀幼虫。

综上就是椰子产地介绍和栽培要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栽种椰子的,不要跟风盲目种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椰子产地和栽培技术讲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514/755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