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扶贫基金会带出“扶贫新农人”队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68
内容摘要:图为小兵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展示采摘的苦豆蜜瓜。闫小兵 摄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要解决的无外乎就是钱从哪里来、谁来干、干

 

图为小兵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展示采摘的苦豆蜜瓜。

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要解决的无外乎就是“钱从哪里来、谁来干、干什么”等几大核心问题。而其中“谁来干”的问题,又是关系扶贫产业发展的关键。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贫困农村地区出生成长,而后离开家乡到城市去发展。他们有见识和阅历,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更有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三农”事业天然的亲近感。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专门开设了“扶贫新农人”培训项目,旨在为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平台与资源。近日,记者走进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新农人”项目营地,实地探访这些“扶贫新农人”的返乡故事。

丰富培训课程 理论与实践结合

前不久,记者走进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扶贫新农人”能力建设第一期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100名“扶贫新农人”齐聚在此。从学员名单中,记者发现他们有的是村主任、合作社理事长,还有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青年朋友,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新农人”能力建设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全部来自深度贫困县市,而且都是从政府推荐和自愿报名的名单中筛选而来,课程从7月13日到16日,一共持续4天时间,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智库与教学硬件支持,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各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课程包含如何经营合作社、农业产业经营创新案例、农村发展政策解读等内容。在“新农人”回乡发展的过程中,项目还将为学员建立指导导师机制和项目配套服务,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课程内容挺丰富的,而且形式也很新颖。让我感受最深的课程就是合作社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坚定了我们带领农户走抱团发展的路子;坚持做好品控管理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回去后,我们要在保证盐源苹果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同时,对接更多优质平台来提高我们产品的知名度和社员的收入。”课程结束后,来自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龙洞湾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兴志跟记者说。

2011年,赵兴志因父母身体原因,从山东青岛海尔集团的中层管理岗位辞职回到了大凉山。见过大世面,有管理经验,赵兴志被选为盐源县梅雨镇树子洼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发现,在大凉山海拔2300米高度种植的高原苹果,甜度适宜、生态有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赵兴志毅然决然地带着乡亲们上山种植苹果树。目前,全村苹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近7000亩,促进了盐源县苹果产业的兴起,苹果种植成为带动盐源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8年1月,赵兴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用好平台资源 荒漠种出致富甜瓜

在“扶贫新农人”第一期培训课程结束后,记者跟随其中一位培训学员闫小兵来到了他的新农人产业基地——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的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

刚一走进村里,村民们都微笑着同闫小兵打招呼。“3年前可不是现在这样哦,2015年,我从克拉玛依油田辞职回乡种瓜创业,大家都不看好,家人也极力反对,不过我信念十分坚定,后来一看怎么解释也不顶用,先干起来再说!经过1~2年的摸索苦干,大家看到能挣钱了,不仅不反对,反而都开始跟着我一起种起了甜瓜。”闫小兵回忆道,“开始时甜瓜怎么都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后来才知道是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经过反复试验,才找到种出好甜瓜的‘秘方’——用羊粪做底肥,苦豆子发酵后,把生成的汁液洒入瓜地,这样种出的瓜颜色金黄,口感脆甜,平均糖度能达到15度以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苦豆蜜瓜。”

当记者问到为何要用苦豆种瓜时,闫小兵解释说:“我们用这个苦豆汁当瓜的肥料,这样种出的瓜,不仅抗病性强,而且无须施用农药和化肥;并且我们采取一蔓一瓜的种植技术,每一根蔓藤都只保留一个品质最优的瓜。所以说我们的苦豆蜜瓜从口感上、营养上等各方面都是很好的。”

酒好也怕巷子深。甜瓜的品质虽然没的说,但种出来了卖给谁,怎么卖,这困扰了闫小兵很长时间。

“得益于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合作社和我个人的帮助,困扰我多时的甜瓜销路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瞄准高端市场,哈密瓜定价在98元一份(两个),全国各地包邮,而且只有应季才能吃得到。采用饥饿营销法,增加了合作社和客户之间的黏性。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形成一批较为稳定的线上高端客户群。”小兵自信地告诉记者。

现在正是新疆哈密瓜的采摘季,记者看到,排在合作社仓库发货点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小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甜瓜产量约有600吨,全部销售出去,营业收入可以达到1200万元左右。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就更有底气了!

推进项目服务 “引”人才精准发力

记者观察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扶贫新农人”项目有三个特点。一是学员筛选精准。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深度贫困县区和三区三州地区,而且都是在本乡本村从事农业项目的青年代表,有着强烈的致富和发展热情。二是项目设计精准,不仅有“3+1”的课程设计,还有后续实践跟踪指导、项目资金和资源配套。三是项目服务专业。“扶贫新农人”项目不是一个单一的培训项目,而是以提升学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念引导和项目配套,实现“一个人、带一个组织(合作社)、带一个产业”的扶贫模式;同时,扶贫基金会由有丰富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成员组成专门的工作团队,负责项目服务和推进。

四川省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伟是这次参加培训的新农人代表之一。王志伟退伍后一直在家乡从事黄果柑的生产种植,2010年,他带领6个村民成立了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到2013年合作社社员已壮大到484户。随着社员的激增,社员之间出现了“有利就上、无利就让”的矛盾,逼得他不得不思考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5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同石棉县人民政府签订“互联网+扶贫”战略合作协议,黄果柑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助力石棉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介入,让他看到了合作社的发展新机遇。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项目工作人员的帮助下,2016年9月,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8年3月,合作社产地仓储配送中心投入使用;2018年12月,合作社仓配中心冷库配套设施项目启动;2019年2月,引进国内领先的分级分选设备,合作社产业链条不断扩展。同时,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先后有杨幂、刘恺威、陈妍希等影视明星公益助力石棉黄果柑的宣传和推广,一时间,石棉黄果柑声名远扬。借力影视明星的宣传,今年4月,合作社黄果柑销售突破560万斤。

“因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帮扶,合作社实现了生产技术标准从无序到统一的转变;不仅如此,合作社的组织运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现在合作社辐射带动全乡4个村的农户种植黄果柑,帮扶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王志伟告诉记者。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告诉记者:“‘扶贫新农人’的培养目标就是引导支持,把本土人才‘引’回来;体系赋能,让本土人才‘强’起来;创造条件,使本土人才‘留’下来;提高责任感,把父老乡亲‘带’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乡村发展类项目中的一大创新举措,我们主要就是为了在贫困地区的乡村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通过系统性能力建设培训并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是未来农村的希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带出“扶贫新农人”队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24/666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