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莴笋菌核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7  浏览次数:8811
内容摘要:莴笋也叫莴苣,是很受大家喜欢的蔬菜之一,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在莴笋种植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病虫害,其中以莴笋菌核病最为严重。一旦莴笋感染此病,会降低莴笋的产量和品质,甚至会导致莴笋绝产

莴笋也叫莴苣,是很受大家喜欢的蔬菜之一,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在莴笋种植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病虫害,其中以莴笋菌核病最为严重。一旦莴笋感染此病,会降低莴笋的产量和品质,甚至会导致莴笋绝产。那么莴笋菌核病都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该如何防治?

一、莴笋菌核病的症状

发病初时,植株近地面茎基部先受害。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后扩展至整个茎部,使茎基部软腐,并在被害部位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期产生菌核,有时茎基部还会出现开裂的症状。菌核初期为白色,后逐渐变为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通常菌核病引起的腐烂没有恶臭,有别于细菌性软腐。

莴笋染病后,植株下部叶片变软发褐,病害向上发展,上部叶片青枯状萎焉,茎秆发病,植株生长不良,重者整株枯死或倒伏。

二、莴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

莴笋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病菌可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传播。莴笋菌核病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温度20℃,湿度大于80%,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温度高35℃,病害很难发生。地势低洼易积水的田块,田间湿度高,发病率也高;种植过密,生长中后期未及时除去基部老叶、病叶、杂草,有利于发病;前茬作物有病菌(莴笋菌核病除危害莴笋外,还可侵染白菜等十字花科、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蔬菜作物),不注重种子处理、偏施氮肥,容易发病重。

三、莴笋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在莴笋生长中、后期的易发病阶段或发病初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0.5%小檗碱水剂400-600倍液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等喷施茎基部、老叶和地面,隔7天1次再喷淋1次。注意事项:要轮换用药,要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2、发病田块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或夏季高温休田时采用灌水浸田,棚室进行高温闷棚,可较少田间病源菌。应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3、种子、土壤消毒,减少菌源。种子用10%-15%的盐水或硫酸铵水溶液漂洗种子,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进行消毒;在定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千克拌细土撒在畦面上消毒。

以上就是莴笋菌核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莴笋菌核病在露地种植和棚室栽培中都有发生,主要危害莴笋的茎基部,在收获前更是是发病高峰期。农户们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于莴笋菌核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农村网其他农业内容。

阅读推荐:夏季莴笋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莴笋菌核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717/751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