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开“村村响”传递“好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579
内容摘要:村村响讲的都是与咱农民有关的,每天吃饭时听广播都成了咱农村人的习惯啦。初夏时节,记者在陕西眉县农村采访,首善街道办联丰村

“‘村村响’讲的都是与咱农民有关的,每天吃饭时听广播都成了咱农村人的习惯啦。”初夏时节,记者在陕西眉县农村采访,首善街道办联丰村的文明松大妈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听着“村村响”里的早春猕猴桃田间管理“专家支招”节目高兴地说。

文大妈口中的“村村响”指的是眉县在2018年下半年实施的“广播村村响工程”。即在全县各个村组安装的有线广播终端。

也许有人会问: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眉县为什么要启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喇叭”呢?

2018年,眉县县委书记武勇超在乡村走访调研时,提出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要发挥好农村“大喇叭”的宣传作用,利用农村广播讲好“眉县故事”。从去年5月份开始,眉县以项目实施、便民利民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

据了解,眉县“广播村村响工程”是以政府主导、镇村配合,广电实施、采取有线传输模式,播放惠民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目前,眉县财政投资46万元,在全县86个行政村520个小组和城区20个点位安装了有线广播终端,实现“村村响”县域行政村全覆盖。

记者在眉县电视台的“村村响”节目单上记者看到,每天播出的节目可谓丰富多彩,既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十九大精神》《“两会”声音》,又有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知识和科学作务技术,还有农村土地流转、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政策措施,更有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可谓是群众的广播“大餐”。

“村村响”像春雨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槐芽镇红崖头村村民杨丽莉双腿残疾,行动不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7月份,她在“村村响”里听到电商知识培训访谈节目,眼前一亮,感觉电商销售非常适合像自己这样行动不便的人。正好县劳动就业局也在槐芽镇开展电商免费培训,她参加了一期电商培训,学习怎么发微信朋友圈,怎么创意策划,怎么写软文,怎么利用手机做直播网销等技术。8月份便开始在网上预售自家种植的猕猴桃。

“我接的第一个单子是东北的,一单就要了32箱,200多斤哩。”杨丽莉通过拍摄抖音视频发朋友圈一下子成了猕猴桃网红,粉丝量突破10万。不到3个月时间,杨丽莉已在网上销售猕猴桃1万多斤,收入6万多元。

眉县用“村村响”打通“好声音”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在“村村响”里,听政策明目标、有干劲,学技术明方法、有本领,学典型明是非、有品行。现在,“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孩子、种出好桃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眉坞大地蔚然成风。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重开“村村响”传递“好声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31/656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