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三河马场:全域旅游格局见雏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09
内容摘要:图为三河马场一家农家乐外景。资料图图为三河马场风景。资料图依托53.7万亩耕地、80万亩可利用草原、5.1万亩水域、700余种植物等
 

 

图为三河马场一家农家乐外景。资料图

 

 

图为三河马场风景。资料图

依托53.7万亩耕地、80万亩可利用草原、5.1万亩水域、700余种植物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擦亮绿色生态、农垦文化、民俗特色这些农场招牌,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三河马场借助全域旅游的“春风”,在坚持“生态立场、旅游强场”的道路上收获颇丰,全域旅游格局初步显现。目前农场从事餐饮、住宿和旅游接待的职工家庭达到70余户,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

面对一步一景的自然画卷,三河马场立足自身资源,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多个项目顺利落地,爱情谷景区的开发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爱情谷位于农场第三生产队辖区内,距场部中心区约15公里,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这里绿树成荫,虫鸣鸟叫,微风吹过,送来阵阵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更为独特的是,景区内一些树木自然生长为一个“心”形,如同一对恋人的心静静相依,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的到来。为了加快景区的建设步伐,农场加强了与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开辟了旅游专线,先后建设了观景台、太空包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游客接待能力。

随着不同类型景点的建成,农场旅游发展布局上形成了“三大片区,一条风景道”的空间格局。三大片区即场部中心区、护林地区、分场片区。其中场部中心区内有三河马科技博物馆、爱情谷景区;护林地区包含库里乔维生态采摘园、葵花园、民俗家庭游;分场地区有狼图腾蒙古大营、古城骑马场、滑草场、户外露营地等。一条风景道,是指从场部中心区到六队的观景公路,道路将白桦林景区、采摘园、葵花园与民俗家庭游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条近30公里的草原风景大道。

除了景区建设,农场还充分用好农垦文化这个宝贝,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今年,农场在“三河马”品牌商标宣传推广上下足功夫,将三河马科技博物馆整体对外承包,制作了“三河马”牌马肉干在场内和海拉尔地区进行销售,并参加了呼伦贝尔市举办的“中国芥花油之都”当地特色产品展示销售,在周边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新的旅游业态的发展,在促进旅游经济创佳绩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在三河马场已形成新态势。

第六生产队位于场部中心区以北30公里处上护林屯,这里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民俗旅游示范连队”“百年木屋群落”等诸多名片。今年,六队在横贯辖区的公路沿线栽种了320亩向日葵,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上护林“葵花节”旅游推介活动。六队党支部书记沙忠峰说:“向日葵花海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拍照。为了展现农垦特色,我们还把联合收割机、灭草机等农业机械放置在景点内,并预留了2公里景观道,配套了1台大型花车,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拍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葵花节”举办期间,六队共累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3万元,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新道路。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当地职工群众开设的宾馆、家庭游、土特产销售等产业也日益红火。仙泉饭店、百年木屋、蒙乡情、古城回族家庭游等农家乐商户年收入平均达到了20万元以上。同时,贫困职工也成为了全域旅游的直接受益者。以第六生产队为例,在首届葵花节举办期间,农场通过实施“生产队+贫困户”、“游客+贫困户”等方式,引导困难职工从事当地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月人均增收达5000元,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三河马场:全域旅游格局见雏形”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126/631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