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省:农地秸秆变钞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3  浏览次数:81926
内容摘要:“党的富民政策好,产业也兴旺,俺家秸秆养牛废料变饲料,秸秆也能‘长’钞票。”9月中旬,河南省正阳县雷寨乡甘楼村秸秆养牛致富示范户雷大成刚出售5头商品肉牛,正数着捆成捆的8万元人民币,见了笔者脱口而出。
       “党的富民政策好,产业也兴旺,俺家秸秆养牛废料变饲料,秸秆也能‘长’钞票。”9月中旬,河南省正阳县雷寨乡甘楼村秸秆养牛致富示范户雷大成刚出售5头商品肉牛,正数着捆成捆的8万元人民币,见了笔者脱口而出。

印象中秸秆变饲料就是把秸秆铡碎当饲料,而在雷大成创建的万通秸秆养牛合作社,眼前的情景刷新了笔者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

“俺们雷寨乡本来是县里秸秆养牛项目示范基地,按区域规划组建起2个秸秆养牛示范小区,建起了60栋牛舍圈养肉牛。牛倒是养起来了,你看能在地里找到养牛的饲料吗?”雷大成风趣幽默地问。

经他一提醒,笔者溜达一圈,发现地里果然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发现往年成堆扎捆的秸秆。他得意地指着牛舍前一排排青贮饲料窑告诉笔者,秸秆都被埋在地下的秸秆青贮窑内,利用微生物发酵保存,使其变成肉牛的‘发酵面包’。”

为了解决秸秆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问题,也为解决饲养肉牛的饲料问题,把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雷大成积极外出观摩学习,借鉴他人的养殖经验和各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并结合本地特点,把全村40多家秸秆养牛专业户组织起来,采取“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厂+专业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正阳万通秸秆养牛合作社,在社员中成功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饲料——规模化养牛——过腹还田”综合利用新技术,形成了“秸秆——青贮(微贮、氧化)——饲料——粪便——沼气(肥料)——粮食(菜)”的产业链条。如今,养牛合作社与种粮大户签订了“秸秆订单”,小麦秸秆经过氨化、碱化粉碎和压缩处理,到冬季便成为黄牛等牲畜的“压缩饼干”。仅此一项,每头黄牛可节约饲料费用800~1000元,而每头商品肉牛的出售价格都在1万元以上。

在雷大成示范带动下,全县全面推广秸秆养牛项目,大力推进肉牛养殖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雷寨乡也成为全县最大的秸秆养牛示范基地,新建秸秆养牛小区2个,新增养牛大户40多户。截至目前,全乡秸秆养牛1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已达60多户,青贮氨化秸秆8万吨,节约饲料2万多吨,户均收入10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省:农地秸秆变钞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0913/5860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