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山东莒南:当初河滩薄地如今“聚宝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597
内容摘要:坊前镇通过村社共建,与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花生机械化收获服务。坊前镇郑家相邸村通过治理
 

 

坊前镇通过“村社共建”,与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花生机械化收获服务。

 

 

坊前镇郑家相邸村通过治理涝洼地,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建设葡萄种植基地。

12月上旬,走进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郑家相邸村九龙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在一座座标准化大棚里,果桑、葡萄、百合等生产基地连片成方……很难想象,这里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河滩薄地,如今已是村里的“聚宝盆”。

郑家相邸村党支部书记郑成同介绍,通过对集体土地进行清淤改良、流转发包,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仅此一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50多万元。郑家相邸村的蜕变,是莒南实施“融冰”行动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的一个缩影。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莒南县委书记张佃虎说,“基于这一认识,今年以来,莒南创新实施村级增收‘融冰’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措施保障,探索多元化增收渠道,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截至目前,全县38个经营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176个经济一般村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

县乡村三级联动,凝心聚力推进“四大工程”

“实施村级增收‘融冰’行动,仅仅靠村级组织远远不够,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到全县层面来推动、落实,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戏元说。

为此,莒南把村级增收“融冰”行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通盘考虑,确定为县委书记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从县级层面研究制定了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思路、途径、举措、奖惩等措施,确立了以“党建带富、示范引领、村社共建、助力脱贫”四大工程为抓手,消除一批经济薄弱村、提升一批经济一般村、打造一批集体增收示范村、形成一套“三资”管理规范、建立一个增收长效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思路,着力探索多元化增收路径,进一步增强了工作针对性和方向性。镇街、村层面,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形成了“县有规划、镇有方案、村有措施”的增收总体规划格局。

同时,莒南专门设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600万元,并发挥政策性资金使用导向,将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向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整合各类资金2.38亿元,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保障机制,筑牢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梁八柱”。

创新增收模式,蹚出集体增收“八条路径”

在相沟镇王祥社区富民大院,昔日闲置的烤烟房屋顶上的光伏板,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屋内养殖的黄粉虫生长旺盛。“俺村利用闲置资源,引进了‘黄粉虫养殖+光伏发电’项目,不但帮贫困户脱了贫,而且村集体年均实现收入6.2万元。”社区书记昝永富说。

村级集体经济如何走出阴霾?尤其是一些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三无”村,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在“融冰”行动中,莒南区分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

十字路街道富泉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三无”空壳村,通过实施“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形式“村社共建”项目,先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大店镇中心社区和莒南经济开发区吉隆花园社区通过实施联建物业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发商业一条街,建设商住楼和商业门店,通过物业服务和收取租金等方式,年实现收入180多万元……

如今,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下,莒南各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了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先后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集体资产经营、发展新型业态、培育骨干产业、联建物业项目、提供多元服务、农业旅游融合、多方帮扶结对等“八条路径”,构建起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健全推进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科学规范的推进机制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莒南坚持从机制入手,多点发力,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融“坚冰”、聚合力。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约束机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列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与农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挂钩,进一步夯实了壮大村级集体工作责任,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综合协调、镇街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

以“三资”管理为重点,建立管理制度约束机制。莒南出台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健全了农村财务审批、收入、支出、监管、公开等制度;以开展村级督查为契机,抓好村级“三资”管理问题整改落实,促进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建立健全项目化运营机制,以推进项目方式,分类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因村制定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增收措施、工作节点,把责任落实到人,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月,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月度通报,不定期暗访巡查,形成了抓到一线、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

随着村级增收“融冰”行动的开展,莒南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山东莒南:当初河滩薄地如今“聚宝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215/558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