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赵文涛种薯带领同乡增收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3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报  浏览次数:82202
内容摘要:  立冬时节,走进河北省威县农村小伙儿赵文涛的红薯种植基地储藏窖,只见一堆堆的红薯整齐地码放在靠窖壁的一侧,不同的品种之
   立冬时节,走进河北省威县农村小伙儿赵文涛的红薯种植基地储藏窖,只见一堆堆的红薯整齐地码放在靠窖壁的一侧,不同的品种之间留有两三米左右的空隙,工人正在其间将挑选好的红薯装袋,有10斤一袋的,有20斤一袋的,忙得是不亦乐乎。

  老板赵文涛是个32岁的小伙子,为了保证红薯的质量,他特地选择从山东订购品种较好的种薯,再繁种育种,培育出最适合本地种植的红薯品种;在出售红薯的时候,也会把残次品挑拣出来。“尽管我知道这些残次品还是能卖到那个价格,但我不能欺骗别人。”

  正是靠着品种优质、诚信经营,赵文涛种植的红薯深受北京等地的客商青睐,纷纷前来订购。

  除了善长种红薯,赵文涛同样精于营销。在销售渠道上,除了通过老种植户介绍外,赵文涛还在一亩田、惠农网等农产品交易平台上进行网络销售,和他打过交道的客户无不为他的诚信经营所打动,目前已经销售了100多万斤,大多销往北京、天津等地。

  来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一位客商说:“这儿沙土地上种的红薯十分走俏,主要归功于红薯本身的品质优良,蒸、煮、炸、烤等多种方法烹饪后,口感绵甜可口,脆嫩香润。”

  1985年出生的赵文涛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儿,从小一直有个梦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致富,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当地的土壤全是沙土结构,既漏水又漏肥,适合种植棉花、红薯、西瓜等耐旱作物。

  2015年赵文涛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承包了50亩地准备种红薯,在辛苦努力下,50亩红薯获得了丰收。初试身手的他,第二年一下子承包了本村及邻近村的200亩地,在种植龙薯品种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紫薯、烟薯等新品种。没料到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除草剂过量,使部分秧苗损伤,又因天旱,以致浇水过大,造成薯形不佳,加上市场低迷,这一下就损失了10多万元。

  走在街上,邻里们冷嘲热讽,说他是瞎胡闹;回到家里,父母也不理解,劝他赶快改行,说农业没准,靠天吃饭,发不了财。

  赵文涛是个倔强的人,认准了的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2017年他又一次承包了侯贯村的500亩沙土地。为了筹集资金,他借亲戚朋友,走民间贷款;为了提高种植技术,去山东考查,上农广校进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管理下,500亩红薯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3000-6000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可以说赵文涛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

  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赵文涛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从整地、栽秧、除草、打药、浇水、拔秧、拾薯、装袋、装车,这些农活儿无一不需要人工,最多时雇用了50多人,工人一天平均能挣100元左右。谈及在赵文涛这儿打工,今年60多岁的韩敬海老人高兴地说:“活儿不是很累,离家又近,在这儿干活儿挺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赵文涛种薯带领同乡增收脱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1130/557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