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进口大豆再创天量,国内豆粕市场承压走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5  来源:期货日报  浏览次数:81444
内容摘要:    去年11月以来,一方面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利空尚未有效化解,市场恐高情绪明显,另一方面,美豆出口旺盛和南美天气不确定

  

 

  去年11月以来,一方面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利空尚未有效化解,市场恐高情绪明显,另一方面,美豆出口旺盛和南美天气不确定又减弱市场杀跌动力,因此,美豆在以1040美分/蒲式耳为中轴、上下50点的区间内维持振荡。但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公布后,国内外豆类市场纷纷以急跌的方式对报告作出回应,美豆市场的弱平衡格局被打破,多头最后防线1000美分/蒲式耳岌岌可危。

  美豆产量意外上调,巴西供应前景乐观

  美国农业部于1月12日公布了新的大豆月度供需报告,本月报告将美豆单产上调至47.8蒲式耳/英亩。若以8310万英亩的收获面积估算,美豆总产量将创出1.0801亿吨的历史新高。这一数据虽然仅比前一个月预估量增加28万吨,但明显超出市场对于美豆产量可能被下调的普遍预期。除此之外,美国农业部上调巴西大豆产量预估同样让市场始料未及。美国农业部在报告中将巴西大豆产量上调150万吨,至9550万吨的新纪录,该数据给市场传递出的利空信号尤为明显。

  自美国农业部在2014年9月结合巴西大豆播种情况将该国大豆产量从9100万吨上调到9400万吨后,各界对于巴西大豆在播种期间可能遭遇不利天气,从而导致产量削减存在较大分歧。与多数分析机构在此期间下调巴西产量不同,美国农业部始终保持巴西9400万吨产量不变。进入2015年,随着巴西一些早播大豆陆续开始收获,加之该国大豆作物区天气比较理想,美国农业部上调巴西产量之举让市场再度感受到来自南美的供应压力。

  下月中旬,巴西将进入大豆收割高峰期,缺少不利天气配合,投机资金炒作天气的热情逐渐淡化。

  进口大豆再创天量,国内豆粕市场承压走低

  受国际大豆进口成本下降和国内压榨利润好转影响,我国进口商积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大豆进口。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进口大豆853万吨,为历年来单月大豆进口量的最大值,部分港口甚至出现塞港现象。

  2014年12月下旬以来,沿海多数油厂开机率大幅提高,而豆粕需求并未同步跟进,油厂库存压力明显增加,多地豆粕价格回落至一年来最低位置。

  从目前来看,养殖终端春节备货高峰期尚未到来,饲企普遍看空后市,纷纷放慢采购节奏。加上部分企业已被前期的基差合同套住,豆粕市场阶段性过剩局面加剧,油厂降价消化库存的可能性增强。

  后市操作思路

  目前,CBOT大豆市场继续处于熊市运行节奏之中。一旦南美新增供应与美国尚未消化完的过剩库存形成叠加效应,则豆类价格很可能再度大幅走弱。当前,3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仅在3250元/吨左右,超过200元/吨的压榨利润仍会刺激中国买家的进口积极性。中国大豆进口增速远高于国内饲料工业发展速度,外部大豆库存压力向国内传导,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仍有回落空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豆粕需求企业可以采取缩短库存周期和减少基差合同的方式规避现货下跌风险,期货投资者应减持前期豆粕多单。如果美豆市场下破1000美分/蒲式耳,那么投资者可以顺应趋势适量参与豆粕空单操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进口大豆再创天量,国内豆粕市场承压走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115/331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