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德州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2  浏览次数:81047
内容摘要:我市大力发展家庭农

  我市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土地托管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众多“懂科技、会经营”的农民活跃在种田一线。新形势下如何种地?谁来种地?

  “要想靠种田赚钱,就得有规模。”4月5日,平原县前曹镇马铁农场负责人于建辉说。

  去年,于建辉包下马铁村700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随即,他将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流转费打到了农户存折上。他还与农户商定,120元/亩的农资综合补贴归农户。

  土地流转费随行就市,对农民来说,把地包给谁都一样,但马铁村村民更乐意把地包给于建辉。全村人一次拿到流转费70万元,这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于建辉哪来的这么强的经济实力?“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可以抵押贷款,这极大缓解了资金难题。”于建辉说。

  “国家频频出台利好政策,今后种地会大有作为。”今年,于建辉又流转了西邵村300亩土地,扩大了农场规模。

  除了有眼光,记者在于建辉身上,还看到了新型农民的谋略和胆识。

  为稳妥起见,农场成立之初,于建辉决定将农场70%的蔬菜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农场与苍山县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公司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实行统一管理,并商定最低收购价。去年,除了订单种植收益,自种自销的210亩蔬菜每亩净赚6000元,农场经营开端良好。农户的收入如何呢?在农场打工的马绍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亩地一年稳拿1000元的流转费,在农场打工,一年能赚4000元左右。以前自己种地,一亩地一年最好的时候也就落个千八百元。

  有头脑、有眼光、懂经营、会管理,于建辉是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之一。如今在我市,他有不少志同道合者。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培育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852家,依托339家家庭农场、1万余家农民合作社,越来越多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加入到种田队伍中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德州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412/308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