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德州蔬菜滞销价格跳水 多地菜农遭遇“丰收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0  来源:德州新闻网  浏览次数:85778
内容摘要:从4月底至今,各县市区陆续出现蔬菜滞销、价格大跳水情况,导致菜农苦不堪言。5月8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菜农、蔬菜批发市场、农

 

从4月底至今,各县市区陆续出现蔬菜滞销、价格大跳水情况,导致菜农苦不堪言。5月8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菜农、蔬菜批发市场、农村合作社了解情况,发现一些县市区的蔬菜滞销问题较为严重,最高滞销量可达320万公斤。

禹城梁庄镇:640万斤蒜薹愁销路

禹城市梁庄镇被称为“蒜乡”,在全镇9个管区中,有4个都以种植大蒜为主,其中,大杨、邢庄和梁庄管区是最多的,其余几个管区也有零散种植户。9个管区总种植面积可达8000亩,蒜薹产量可达640万斤。

每年5月初,都是梁庄镇蒜农们最忙碌的时候,蒜薹的收获期很短,顶多5天,否则口感变老,卖不上价。而且只有将蒜薹抽出后,蒜头才可以继续生长。所以,蒜农们忙着抽蒜薹、卖蒜薹,整个镇上的收菜点都排起长队。

然而,今年的蒜薹收购价格却经历了“大跳水”,两天内收购价格从每斤8毛降到3毛5,菜农们不舍得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却也无可奈何。镇上唯一一个大型冷库两天内就已经储满600吨蒜薹,没能占有“一席之地”的菜农都急着出售,却苦于无销路。

梁庄镇小尹村共有300亩耕地,其中200多亩都是大蒜。村民于宪兵家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有20余亩。

据其介绍,5月7日上午收购价格还是每斤8毛,下午就直接降到了5毛。“8日下午又降到了4毛,质量一般的三毛五。”于宪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这个数据,若新蒜成熟时每斤收购价格不到1块钱,不仅一年白忙活,而且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按照于宪兵的“账单”,一亩地需要400多斤蒜种,2016年大蒜价格高,蒜种也贵,共需要2200余元;从秋后种植到此时收获蒜薹,需要施肥两次、灌溉5次,成本共计1500元;抽蒜薹时因为工期紧,需要雇人才行,每亩地需要6个工,加上种植时每亩地5个工,每人70元钱,共计770元。“这样算下来,不算我们一家人的人工,一亩地成本约为4500元,而按照今年的价格,每亩蒜薹纯收益只有400元,与往年的1500元左右相差很大。”于宪兵说,菜农们现在只指望一个星期后的大蒜了,如果价格能每斤达到1块钱,还能保本。

经开区抬头寺:400亩甘蓝低价促销

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杨胡店村和附近几个村,种植了大约400亩甘蓝,今年5月初甘蓝丰收的时候,菜农为卖菜发愁,因为周边各地的收购商不再来收菜了。“400亩地能产400多万斤甘蓝,往年的收购价格能到每斤2毛或者3毛,今年的价格一路下跌,现在只能卖8分钱一斤。”杨胡店村村民付德玖说。

本报得知当地甘蓝滞销事情后,及时进行了报道,有爱心企业、市民积极伸出援手。像付德玖等部分村民,也积极联系外地客商,帮助菜农销售甘蓝。付德玖联系的禹城客户,每天能用大货车收购2万斤。“以每斤甘蓝8分钱来计算,2万斤能卖1600元钱。市场上收管理费每斤加1分钱,雇人装车每斤加1分钱,装塑料袋每斤加1分钱,如果通过蔬菜经纪人联系,还要再加1分钱。这样算下来,甘蓝运出市场,成本价就到了每斤1毛2。”付德玖算了一笔账说。

运输甘蓝的货车是付德玖雇来的,从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杨胡店蔬菜批发市场送到禹城,运费是700元。付德玖说,甘蓝从地里到杨胡店蔬菜批发市场装上货车运到禹城,这中间的成本不断增加。

付德玖介绍说,抬头寺附近的菜农有种菜的传统,以甘蓝为例,从今年开始,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以前种豆角的菜农看到种甘蓝挣钱,纷纷改种甘蓝。

据介绍。菜农每年种四次甘蓝,这一季甘蓝收获了。下一季甘蓝苗又长大了,又接着种,如此循环往复。这一季赶上甘蓝价格一路下跌,影响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有部分菜农会放弃。

夏津白马湖镇:8000亩大葱全赔本卖

夏津县白马湖镇春雨合作社有十多年种植大葱的经验,在多次蔬菜遇冷滞销期间,镇上葱农靠特色品种和技术优势,总能顺利渡过“寒潮”。但是今年镇上却几乎“全军覆没”,8000亩大葱全部赔本销售,平均每户葱农损失近万元。

据合作社社长许德春介绍,镇上几乎每户农民家中都种有四五亩大葱。在过去几年,他们与省蔬菜研究社合作,不断创新品种、改良技术,培育出反季节生长、葱白高、品味好、货架期长的优质大葱,许多西安、宁夏重庆的商家慕名而来采购,种植大葱不到收获季节就已经被预售出去。可以说大葱已成为这个小镇的一张名片,在利润最高时,每户农民可凭借种植大葱年收入过十万。

但是今年,合作社也受到市场影响,去年大葱批发价为2元/斤,今年仅为2毛/斤,按每户五亩计算,葱农每户损失一万元。5月初,镇上的大葱基本已全被刨出卖给菜商,许德春站在这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上思考问题出在哪,最后也只有叹息“没办法,过了麦还得种”。“我们都靠着种葱生活,这些年也摸索了些经验,积累了长期收购客户,今年虽然赔了钱,但是至少大葱都卖走了,这说明这么多年抱团种菜还是有优势的。”许德春说,今年多地菜农都受到市场冲击,他还是希望葱农能理性看待这次损失。

蔬菜批发市场:菜贩暂停收购“避风头”

“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做白萝卜,今年是最惨的一回。”5月8日,在黑马蔬菜批发市场,菜贩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家的这批白萝卜来自湖北,将近1万斤。“目前,我家的白萝卜批发价为0.23元/斤,价格很低,我现在就是赔钱卖。”王先生说,目前各地蔬菜均大量上市,供严重大于求。而且随着气温上升,新进的白萝卜还要尽快销完,否则就可能“血本无归”。

按照王先生的“账单”,一车白萝卜1万斤,进价2毛/斤。运费接近700元,人工装卸至少3人,每人150元,到达市场后还需要缴纳每斤2分钱的“进门费”。一万斤白萝卜的成本就达到3350元,按照0.23元/斤的批发价售卖,1万斤萝卜卖完还要倒赔1050元。

记者走访多名菜贩发现,对于今年整体的蔬菜价格,菜贩都很“不满意”。“价格太低了,我昨天刚进了一车甘蓝,进的时候8分钱一斤,现在批发卖1毛5,加上运费、人工还有市场摊位、进门费等,都不挣钱。”市场一名专门售卖甘蓝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家的甘蓝还有接近8000斤,卖完这批他就准备休息几天,因为最近市场真是太差了。

记者发现,在整个黑马蔬菜批发市场内,像张先生这样的菜贩不在少数,大家都选择在最近几天“避风头”,或者寻找其他种类的菜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德州蔬菜滞销价格跳水 多地菜农遭遇“丰收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510/540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