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有了“农村实用人才证”技术员工资都会高一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9  浏览次数:81274
内容摘要: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在1800万人以上,而目前只有100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到2020年全国需要各类农村人才:种植能手400万人,养殖能手230万人,企业经营人才150万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30万人,技术服务型人才150万人,农业生

农村实用人才缺口大 农业劳动力大专以上仅3.3%

  中国农村网综合报道: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在1800万人以上,而目前只有100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到2020年全国需要各类农村人才:种植能手400万人,养殖能手230万人,企业经营人才150万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30万人,技术服务型人才150万人,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550万人。

  “这个证就是一张名片,农民现在都认它,有了证出去应聘技术员,工资都会高一截。”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草莓合作社理事长王柏生,向记者展示着省里颁发的“农村实用人才证”。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超过1000万人,比“十一五”初期增加421万人,增长72.7%。但与农村发展的实际相比,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在1800万人以上。人才缺口如何弥补?

  农业发展的“金钥匙”:

  一个安徽“麦王”,带动40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

  “科学种田找淙祥,优质高产有保障;多收多打又多卖,每亩年增四百块。”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农民所说的“淙祥”就是素有安徽“麦王”之称的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徐淙祥。自2003年起开始承包土地进行小麦高产攻关,2009年徐淙祥创下了亩产718.2公斤的全省小麦单产纪录。“田秀才”徐淙祥在自己成为种粮大户之后,不忘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他牵头成立了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带动4000余户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在海拔4800米的西藏浪卡子县贡布学乡美朵村,乡土能人边巴多吉几年前拿出自己的打工积蓄,成立了羊虎高原蔬菜种植合作社,建了370亩温室大棚。去年每个棚纯利润达到7000元,带动几十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也被评为致富带头人、科技特派员。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安村秸秆养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灵说:“现在合作社公司发展莲藕面积2000多亩,带动农户种植4000多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秸秆养藕基地。”

  近年来,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人才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抓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人才短板不容忽视:

  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46岁,大专以上的仅占3.3%

  农业部的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底子薄、差距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大专以上的仅占总数的3.3%;整体年龄偏大,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6岁,40—60岁的占67.5%,80后仅占4.8%;同时,人才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也严重失衡,经营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偏少,中西部以及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人才偏少。

  “我们村农牧民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很低,现在实行财务公开,可是包括村干部在内,全村一个懂会计知识的人也没有。”西藏琼结县下水乡错杰村党支部书记强巴无奈地说。

  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对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人才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合作社创办主体80%以上是农民,合作社农民成员占95%以上,文化素质、经营管理、开拓市场能力相对较低。近年来,有一些合作社逐步萎缩或倒闭,人才短板问题不容忽视。”

  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就是重视农业的未来。许多基层干部认为,农民是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其他要素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没有实用人才,那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农业资料、科学技术只能成为摆设。

  “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少,但很多项目是见物不见人。建议在今后制订规划时考虑人才支撑,设计项目时考虑人才保证,比如应该明确一个项目中有多少资金用于人才配套。”湖北省委组织部朱春兵建议。

  据农业部估算,到2020年,我国约需要种植能手400万人、养殖能手230万人、企业经营人才150万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30万人、各类技术服务型人才150万人等,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在1800万人以上。

  需要多方扶持:

  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如此大的人才缺口怎么弥补?补充新鲜血液,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个尝试。

  “80后”陈伟杰6年前来到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学艺厂村当上一名村官。2010年,陈伟杰自己拿出35万元承包土地建鸡舍,购进柴蛋鸡5000多只,建立养殖合作社,并和农业龙头企业百年栗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在这一年,陈伟杰村官任职期满,全村村民联名签字又把他留了下来。他说:“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据统计,目前全国近30万名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一线,成为一支生力军。

  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监测研究,农村基层干部中,90%以上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相当数量的村干部面临“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局面,对他们加强培训,十分必要和迫切。

  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中,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社会资金扶持是创新实践。去年,农业部开始实施的“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项目正是在“华西仁宝基金”支持下实施的,该基金共捐资500万元,计划三年资助100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

  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工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上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倾斜和优惠,如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等。同时,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逐步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的证书制度,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有了“农村实用人才证”技术员工资都会高一截”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209/2841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