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存三大陷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5  浏览次数:81304

秋凉渐起,许多利用暑假装修房屋的消费者,现在又该忙着张罗为新装修的房屋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了。近日,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检中心发布消费警示,提示消费者,选择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净化治理服务时,要警惕3大陷阱。

陷阱一:免费检测做诱饵。某些治理公司利用一些消费者想检测又怕多花钱的心理,以免费检测作为诱饵,然后高价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治理,而且,治理时按照房间面积收费,表面看一平方米几元钱、十几元钱,一套房子算下来就要几千元钱,这些公司赚的就是后期的治理费。

陷阱二:虚报污染程度恐吓消费者。想做室内污染治理业务,首先得把“病”找出来。这些公司在检测时,采取不规范或者不标准的快速检测办法,人为使污染病情“虚高”,像江湖医生看病一样,没病也要给你找出病来,把小病说成大病,然后再收高额的治理费。

陷阱三:夸大所用净化治理产品和技术的性能。由于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是一门十分专业的技术,需要治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室内装饰装修知识、室内环境污染物质来源和各种净化治理技术的专业知识,在现场通过检测结果的评价分析,找到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污染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净化治理措施。而且污染物的清除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喷洒一些药物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这些治理公司正是利用消费者不懂行的特点,让其花大价钱购自己的所谓高性能产品和服务。

为此,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检中心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室内环境检测和净化治理服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看资质。凡在国内承担室内环境检测的单位必须通过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检测报告上必须有CMA的标志。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质检总局和北京市质监局的网站上查询。室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工程的单位,应持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室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资质证书”,消费者可以通过中国室内环境网和国家室内车内环境监测中心网站查询。

二看工作人员上岗证。由于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复杂,涉及污染检测、工艺控制、室内环境评价和各种净化治理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必须由经过专业岗位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已于2005年7月在全国开展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和评价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00名治理工人取得上岗证。

三看治理产品的商标、生产厂和检测报告。市场上各种室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产品比较多,涉及到化学、生物、物理和电器等方面,而且,各种产品的性能和净化物质净化效果使用方法和条件都不同,特别是净化效果的评价,加盟商和消费者一定要看是否有国内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和产品说明,是不是三无产品。

四看合同。由于室内环境污染净化治理程序比较复杂,而且涉及到家居产品的安全和表面保护,因此一定要在合同里面注明,在治理工程结束后,客服人员对用户进行回访,进行客户室内环境勘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后续服务。可以采取消费者向治理公司扣除部分治理费作为保证金的做法较为可行,消费者在装修污染治理完成之后半年后再将保证金退还给治理公司。

五看净化效果检测报告。为了科学准确的评价净化治理的效果,一定要请有国家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检测,要出具有法律依据的检测报告,千万不要轻信一些无资格的检测治理公司的检测报告。□ 本报记者 曾祥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存三大陷阱”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15/266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