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调和油不着调:有一滴橄榄油 也敢叫橄榄调和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7  浏览次数:8780
内容摘要:最近几年,受营养搭配理念的引导和冲击,调和油的消费比例不断扩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名称花哨、概念新颖的食用调和油。8月7日,记者在济南的一家大型超市发现,四分之一的食用油货柜都在出售调和油,这些产品有的叫“食用调和油”,有的标着花生调和油、

  最近几年,受营养搭配理念的引导和冲击,调和油的消费比例不断扩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名称花哨、概念新颖的食用调和油。记者走访省城多家超市发现,调和油在名称标示、配料比例、营养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市场调查>> 什么油贵 就标什么

  “看着上面有花生油的字样,价格又便宜,我就买了一桶,但回家细看才发现原来是调和油。”济南市民陈宋华说,吃了40多年的花生油,不知道这花生调和油里能有多少花生油。

  8月7日,记者在济南的一家大型超市发现,四分之一的食用油货柜都在出售调和油,这些产品有的叫“食用调和油”,有的标着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的字样。

  记者在一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外包装上看到,其配料表中明确标有油种名称,依次是: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但未标注各油种具体占比。

  根据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在标签上一一排列。

  这也就是说,大豆油和玉米油应该是该产品的主要成分,而排名第四的花生油在这款花生浓香调和油中的占比则较小。

  “同样是调和油的原料,大豆油和花生油价格差远了。”陈宋华说,按照现在超市售价,大豆油大约七八块钱一升,而一升花生油则要25元左右。“我说调和油怎么能卖到15元一升,原来这个比例说不明白,就傍上了花生油的名字。”

  除花生调和油,用单一油种命名调和油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什么油贵就标什么,坚果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的配料表里,坚果榨油、橄榄油都排名靠后。

  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在成品中的含量,可在这些调和油的标签上都见不到成分占比。

  行业现状>> 什么油便宜就用什么

  “调和油是个好东西,但现在厂家都把精力放在了玩噱头上。”张明(化名)是一家食用油企业的技术顾问,据他介绍,从营养角度来说,不同种类的食用油有着不同的脂肪酸含量,调和油能将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人体的营养均衡。另一方面,大豆油里调和上一些花生油,能提升不少香味,所以不少饭店都爱用调和油保证炒菜的效果,调和油成本只有优质花生油一半。

  张明说,目前国内的食用油消费中,调和油能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其市场份额还在上升。可是目前针对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所以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这样一来,一些厂商倾向采用低价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油便宜就用什么油,什么油贵就标什么油。

  “有一滴橄榄油,就敢自称橄榄调和油,反正也不用标注比例,吹起牛来也毫无压力。”张明说,这么做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损害了行业的发展前景。

  据张明估计,名目繁多的调和油中,超过80%的成分是低价的大豆油、菜籽油。此前中储粮曾公布过一款食用调和油的配比,这种油由8种原料油调和而成,其中大豆油占47.50%,菜籽油占41.40%,两种低价油就占到了近90%。而花生油占了6.00%、橄榄油只占0.60%,“换个名字包装一下,就能忽悠消费者。”

  国标难产>> 什么油兑了多少很难检测

  国内市场中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标识混乱的问题其实早已引起相关部门注意。早在2005年,相关部门就已启动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

  由于没有国家标准,对于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不列入检验,那国家标准就这么难制定吗?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就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那么明显,所以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升级,国家并没有放弃对调和油的监管意图。在今年7月中旬举行的“2013年全球油脂油料产业峰会”上,卫计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部有关人士透露,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修订整合工作已启动,要将调和油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增加相关数据定义和安全指标,并添加标识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调和油不着调:有一滴橄榄油 也敢叫橄榄调和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17/247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