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罗天昊:粮食危机源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1  浏览次数:81495
内容摘要: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记录肉类、奶制品、谷物、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世界粮食价格指数2月份创20年来新高;而世界银行则称,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该行粮价指数上升15%,去年一年,累计涨价达到50%以上。粮价猛涨导致发展中国家4400万人陷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记录肉类、奶制品、谷物、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世界粮食价格指数2月份创20年来新高;而世界银行则称,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该行粮价指数上升15%,去年一年,累计涨价达到50%以上。粮价猛涨导致发展中国家4400万人陷入赤贫,世界性粮食价格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于本次粮食危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或曰气候变化引起减产,或曰油价攀升引起粮价飙升。而在笔者看来,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其最核心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 

  全球经济的一大失衡,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没有形成产业互补,相反,却造成了错位。全球第一大农业国是哪个国家?答案出人意料,不是中国、印度等传统的农业大国,而是当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美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出口所占份额更是高达60%,而排第二位的澳大利亚,也是发达国家。 

  几十年前,众多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农业产业的主力,发达国家的工业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形成了产业互补。而在目前,粮食产业的主力转移到发达国家之后,这种产业互补的格局被打破,甚至无论从工业还是农业上,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而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和贸易壁垒压低了农产品价格,也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 

  更为严重的是,失去制衡的全球经济体系,很难对产业转移中的倾斜进行纠正。“生物原料”被联合国相关机构指称为“用粮食当原料是一种反人类的犯罪”,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既处于经济体系的顶端,在粮食产业领域又无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制约,使“生物原料”大行其道。同时,也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拉入到其产业体系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改变数以百万公顷计的农耕地,以便改种甘蔗、油棕及其他能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从而荒废了“粮食”这个主业。 

  全球经济结构的另一失衡,在于后起国家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造成其内部普遍性的产业结构失衡。 

  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农业出口大国,但是随着经济起飞,逐步漠视农业。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甚至有很多农民因而生活贫困。印度也由以前的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 

  亚洲的另一粮食消费大国——菲律宾亦颇为典型。在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占全部出口额的7%,而到了本世纪,该国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与此同时,该国也由粮食出口国变为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这样该国将本属于自身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卸到其他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在日渐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 

  不光是菲律宾和印度,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从以前的农业大国沦落到农业弱国。不久前局势动荡的埃及、苏丹等,以前都是世界的“面包房”。 

  追究其原因,在后发展国家“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普遍以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的农业与工业之间,也存在着数十年的剪刀差。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大量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成为老弱病残的留守之地。一直到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前,中国也曾出现过大片农田被抛荒的景象。在取消农业税、不断加大种粮补贴等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农业才逐步恢复元气,因而有了最近7年的连年丰收。 

  在东南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历程,也造成了农业的巨大牺牲。2005年,大米主要出口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农业占GDP总量下降到不足10%。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还带来了耕地面积的缩小。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此消彼长,更增加了粮食危机。 

  对于很多后发达国家来说,曾经落后挨打的经历,使其内心深处存在“以农为耻”的思想;同时,作为后发达国家,致力于快速崛起的急迫心理,必然造成对农业等“见效慢”的产业的牺牲。 

  粮食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造血,而非粮食从此口袋流动到彼口袋。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形成工业与农业的产业互补;后发达国家则应该抛弃轻视农业的思想,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或可为长远之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罗天昊:粮食危机源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11/7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