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钓鱼用什么鱼钩最好?不同鱼种选用的鱼钩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3  浏览次数:8334
内容摘要:一、鲫鱼鲫鱼是最常见的小型鱼类,也是钓鱼人最喜欢钓的鱼,属杂食性底层鱼类,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湖泊、江河、河流、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钓鲫鱼优先考虑袖钩和溪流钩,其次是海夕钩、伊豆钩、秋田狐钩,钓大个体的鲫鱼也可以使用伊势尼钩和新关东钩。二、白条白条是最常见的小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在溪流、湖库等水体上层,外观与马口、翘嘴等鱼类非常相似,最大个体可达10~13厘米。钓白条首选袖钩和溪流钩,其次是海夕钩、伊豆钩、秋田狐钩,但白条特别喜欢蹦跶,因此钓白条时要用质量好的子线。三、鲤鱼鲤鱼是原产于亚洲的淡水鱼,多单独

钓鱼用什么鱼钩最好?不同鱼种选用的鱼钩不同

一、鲫鱼

鲫鱼是最常见的小型鱼类,也是钓鱼人最喜欢钓的鱼,属杂食性底层鱼类,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湖泊、江河、河流、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钓鲫鱼优先考虑袖钩和溪流钩,其次是海夕钩、伊豆钩、秋田狐钩,钓大个体的鲫鱼也可以使用伊势尼钩和新关东钩。

二、白条

白条是最常见的小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在溪流、湖库等水体上层,外观与马口、翘嘴等鱼类非常相似,最大个体可达10~13厘米。钓白条首选袖钩和溪流钩,其次是海夕钩、伊豆钩、秋田狐钩,但白条特别喜欢蹦跶,因此钓白条时要用质量好的子线。

三、鲤鱼

鲤鱼是原产于亚洲的淡水鱼,多单独或小群生活在平静富含腐殖质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寻找食物时像猪一样用嘴拱食腐殖质的食物。野钓鲤鱼最好的鱼钩是伊势尼钩,黑坑或者竞技鲤鱼建议使用新关东钩,另外伊豆钩和海夕钩也能用来钓小鲤鱼。

四、草鱼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湖泊、河流、河渠、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和近岸水草丰富的地区。野钓草鱼最好的鱼钩是伊势尼钩,黑坑和竞技钓草鱼建议是使用新关东钩,另外伊豆钩和海夕钩也能用来钓小草鱼。

五、黄颡鱼

黄颡鱼是底栖性杂食鱼类,也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等,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喜欢生活在缓流多水草的溪流和湖库中。钓黄颡鱼一般建议用歪嘴钩,如伊豆钩、千又钩、丸世钩等都适合用来钓黄颡鱼。

六、鲢鳙

鲢鳙是鲢鱼(白鲢)和鳙鱼(花鲢)的统称,鲢鱼和鳙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栖息在江河干流、河湾和湖库的中上层,春、夏、秋寻找食物积极,冬天气温下降时游到深水区越冬。钓鲢鳙一般建议使用伊势尼钩或者新关东钩,小个体的鲢鳙也可以使用海夕钩。

七、青鱼

青鱼是底层肉食性鱼类,一般不游到水的中层和上层,主要是以螺蛳、蚌、蚬等软体动物为食物,特别喜欢吃螺蛳肉,因此青鱼被称为”螺蛳青“,春、夏、秋三季食欲旺盛。钓青鱼一般建议使用伊势尼钩,也可以使用为青鱼等大鱼设计的大物钩。

八、黑鱼

黑鱼是凶猛的底栖肉食鱼类,也被称为雷鱼、乌鱼、蛇头鱼等,中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普遍分布,经常潜伏在水草丰富的水底伺机中捕获过去的猎物。钓黑鱼一般是歪嘴钩,如伊豆钩、千又钩、丸世钩等都适合钓黑鱼。

九、罗非鱼

罗非鱼是我国引进的鱼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气温较高的地区,喜欢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形体近似鲫鱼,个体也类似鲫鱼,但生长速度比鲫鱼快得多。钓罗非鱼首选于新关东钩,其次是袖钩、海夕钩、伊势尼钩、丸世钩、伊豆钩。

十、鲶鱼

鲶鱼是凶猛的底栖肉食鱼类,也被称为塘虱、生仔鱼、鲶拐鱼等,喜欢生活在附近的石缝、深坑、树根底的土洞或者石洞中,在静水中多潜伏在阴暗的底层和成片的水生植物下。钓鲶鱼一般建议使用歪嘴钩,例如伊豆钩、千又钩、丸世钩等都适合钓鲶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钓鱼用什么鱼钩最好?不同鱼种选用的鱼钩不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84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鱼钩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