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康乃馨怎么养最好,附生长习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8  浏览次数:81277
内容摘要:一、康乃馨的生长习性1、光照条件:康乃馨是中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除了育苗期和花期,不必担心强光的危害,通过辅助光可以提高花冠的直径和花色的鲜艳度。光强与单位面积切花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2、温度条件:康乃馨喜凉爽,不耐炎热,能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夏季气温超过35℃,冬季低于9℃,生长非常缓慢,甚至停止。在夏季高温时期,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冬季应覆盖塑料薄膜或进入温室,以保持适当的温度。3、水分条件:康乃馨根系为须根系,土壤和介质长期积水或湿度过高,叶片表面长期高温,不利于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提倡滴灌,

康乃馨怎么养最好,附生长习性

一、康乃馨的生长习性

1、光照条件:康乃馨是中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除了育苗期和花期,不必担心强光的危害,通过辅助光可以提高花冠的直径和花色的鲜艳度。光强与单位面积切花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2、温度条件:康乃馨喜凉爽,不耐炎热,能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夏季气温超过35℃,冬季低于9℃,生长非常缓慢,甚至停止。在夏季高温时期,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冬季应覆盖塑料薄膜或进入温室,以保持适当的温度。

3、水分条件:康乃馨根系为须根系,土壤和介质长期积水或湿度过高,叶片表面长期高温,不利于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提倡滴灌,还应注意水质和水分含盐量。

4、土壤条件:康乃馨喜保肥、通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其中重土为好。适合它生长的土壤pH值为5.6~6.4。根据部分土壤分析实验,pH值在5.95~7.9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开花无明显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质量。

二、康乃馨的繁殖方法

康乃馨主要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播种的发芽适温为20℃,种子发芽需要很长时间,需要10~15天。播种后140~160天开花,植物生长适温为5~20℃,温度高于30℃时,植物停止生长,死亡。因此,华南地区应在冬春栽培。春节开花生产时,需要从8月到9月初在冷地区(高山)播种培育。康乃馨盆栽基质要求排水性能好,机质丰富,栽培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温度过高或光线不足,植物容易徒长,树枝纤细,植物型差,不易开花。

三、康乃馨的育苗技术

1、苗床准备

香石竹属须根系植物,需要疏松、通气、蓄水、保肥良好的土壤条件生长的床土以草炭或草炭为中心的其他介质为好,介质内施入足够的肥料,定植前3天浇大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的介质厚度至少为20厘米,保证香石竹母本身有足够的土层根,吸收营养,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室和隧道规格 。

2、引进母本

根据市场要求和当地栽培生态环境等进行品种选择,引进产量高、质量好、生长强、抗病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根据各品种特性精心培育的再采用强插穗,扎根优良的强苗,建设苗圃,生产商品苗。

3、母本圃栽培

(1)避雨:为了保证幼苗的健康成长,采用塑料大棚避雨种植香石竹母本田和采集苗圃是非常好的措施。

(2)密度:其栽培密度与插穗产量有很大关系的合理栽培密度,有利于植物通风透光,有利于形成丰产集团结构,增加有效分支,一般采用每平方米50株左右的密度的香石竹栽培时,应尽量把握浅栽培不倒的原则,栽培后浇水,浇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

(3)田间管理:根部长出大量白根,表明母本苗生存,此时应逐渐控制水分,保证根系发达的每7~10天,根据苗情施肥一次,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植物长到7叶1心时,可以开始取心,根据品种的分支能力,留下5~7对叶子,准备后发侧枝采穗的一般不用于育苗,可以作为培育材料复活,留下的侧枝长到7叶1心后可以开始采穗,一般把握母本上留下3~4对叶子,每25~30根用橡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康乃馨怎么养最好,附生长习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27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康乃馨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