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水果皇后”草莓能无土栽培吗?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745
内容摘要:草莓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水果,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采取无土栽培技术栽培草莓也越来越受到种植户的欢迎,便于管理的同时还能带来更为可观的产量和收益。那么,草莓能无土栽培吗?具体方法是怎样的?草莓是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具体方法如下:一、种植前准备1.栽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槽有下挖式栽培槽和高畦栽培槽两种,下挖式栽培槽在温室内后墙根留70厘米宽走道,南北向挖栽培槽,槽宽50厘米,深25-30厘米,槽长依温室跨度而定,槽间走道(槽间距)40厘

草莓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水果,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采取无土栽培技术栽培草莓也越来越受到种植户的欢迎,便于管理的同时还能带来更为可观的产量和收益。那么,草莓能无土栽培吗?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草莓-摄图网

草莓是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种植前准备

1.栽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槽有下挖式栽培槽和高畦栽培槽两种,下挖式栽培槽在温室内后墙根留70厘米宽走道,南北向挖栽培槽,槽宽50厘米,深25-30厘米,槽长依温室跨度而定,槽间走道(槽间距)40厘米,槽壁铺塑料膜。高畦栽培槽一般用砖块砌栽培槽,在温室内后墙根留70厘米宽的走道,南北向砌栽培槽,槽宽48厘米,高25-30厘米,槽长依温室跨度而定,槽间走道(槽间距)50厘米,槽内铺整幅塑料膜,不能拼接,底部塑料膜适度打眼。

2.栽培基质:草莓无土栽培基质用羊粪∶蛭石∶珍珠岩=1∶1∶1(体积比)混合消毒或羊粪∶菌渣=1∶2(体积比)混合消毒,所用羊粪腐熟过筛,如果有条件可在基质中加1-2%的麻渣。在栽培槽内填装基质时,应使基质稍高于槽面,表面呈龟背形,以防积水。

草莓-摄图网

3.栽培品种:近年来,我国北方设施促成栽培的草莓有红颜、章姬、甜查理、鬼奴干、丰香、枥乙女、幸香等日系优良品种,这些品种耐低温,生长势强,休眠浅,成熟早,果个大,产量高,商品性好。专家通过几年的筛选发现,鬼奴干、丰香2个品种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更能表现出丰产性,为设施越冬无土栽培的主栽品种。

二、定植技术

1.定植准备:草莓定植前2-3天在育苗圃喷1次杀虫剂防治螨虫、蚜虫等害虫,以减少移栽后温室中的虫口密度,能更好地控制虫害的发生。喷药后浇1次透水,有利于起苗时减少根系的损伤。起苗时按照秧苗大小进行分级,分棚定植。定植前将栽培基质淋透水,保持草莓定植时栽培基质湿润。

2.定植时间:无土栽培草莓定植时间是根据顶芽花芽分化程度来确定的,一般育苗圃50%植株通过花芽分化即为定植适期。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短缩茎出现明显弓背、叶片基部叶柄上出现耳叶时,可认为达到了花芽分化。在9月中旬定植最为适宜,翌年1月成熟上市,不仅实现了反季节销售,丰富了冬春果品市场的花色品种,而且时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需求旺,产品售价高。

草莓-摄图网

3.定植密度:每个栽培槽定植2行,行距30-35厘米,株距8-10厘米,亩定植1.5万-1.8万株。

4.定植方法:选择阴天或傍晚定植,以利于幼苗成活和缓苗。定植时要求选择无明显病虫害、具有5-6片舒展叶、叶片浓绿肥厚、根系发达的健壮秧苗,摘除老叶、病叶、匍匐茎,每苗只留3-4片新叶,同时剪去部分根系,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新根生长发育。

5.定植深度:草莓定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关键,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基本要求。栽得过深,苗心被埋住,容易造成烂心死苗。栽得过浅,根茎裸露在外,容易引起秧苗干枯死亡。适宜的定植深度为苗心的茎部(外叶托叶梢部分)与栽培面相平或略高,不能埋入基质中,确保秧苗的成活率。

6.定植管理:草莓定植后及时浇水稳根,有利于缓苗。若遇强日照天气,应加盖银灰色遮阳网遮荫。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果皇后”草莓能无土栽培吗?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6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