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中药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种植一亩地收益有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468
内容摘要:丹参别名红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等功效,对冠心病等有良好疗效,丹参易种,收益也较高。那么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种植一亩地收益有多少?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四川龙安、中江等地栽培者习称“川丹参”,质佳。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丹参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亦可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1、分根繁殖。秋季收获丹参时,选择色红、无腐烂、发育充实、直径0.7~1厘米粗左右的根条作种根,用湿沙贮藏至翌

丹参别名红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等功效,对冠心病等有良好疗效,丹参易种,收益也较高。那么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种植一亩地收益有多少?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四川龙安、中江等地栽培者习称“川丹参”,质佳。

丹参-摄图网

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

丹参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亦可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

秋季收获丹参时,选择色红、无腐烂、发育充实、直径0.7~1厘米粗左右的根条作种根,用湿沙贮藏至翌春栽种。亦可选留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在原地不起挖,留作种株,待栽种时随挖随栽。春栽,于早春2~3月,在整平耙细的栽植地畦面上,按行距33~35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穴,穴深5~7厘米,穴底施入适量的粪肥或土杂肥作基肥,与底土拌匀。然后,将径粗0.7~1.0厘米的嫩根,切成5~7厘米长的小段作种根,大头朝上,每穴直立栽入1段,栽后覆盖火土灰,再盖细土厚2厘米左右。不宜过厚,否则难以出苗;亦不能倒栽,否则不发芽。每亩需种根50公斤左右。北方因气温低,可采用地膜覆盖培育种苗的方法。

2、芦头繁殖。

收挖丹参根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药用,将径粗0.6厘米的细根连同根基上的芦头切下作种栽,按行株距33×23厘米挖穴,与分根方法相同,栽入穴内。最后覆盖细土厚2~3厘米,稍加压实即可。

3、种子繁殖。

于3月下旬选阳畦播种。畦宽1.3米,按行距33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因丹参种子细小,要拌细沙均匀地撒入沟内,益土不宜太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温,当地温达18~22℃时,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在地膜上打孔放苗,当苗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培育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南方宜于6月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出苗最高。亦可于立秋前后播种。

4、扦插繁殖。

南方于4~5月,北方于7~8月。先将苗床畦面灌水湿润,然后,剪取生长健壮的茎枝,切成长17~20厘米,将插穗斜插入土中,深为插条的1/2~1/3,随剪随插,不可久置,否则影响成苗率。插后保持床土湿润,适当遮荫,半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待根长3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丹参什么时候收获

根据丹参生长习性和规律及经验,建议黄河以南地区种植丹参,生长一年(当年)必须收获,生长时间长了,丹参根茎就会发生木质化,严重影响药效;在荒地、林地套种、高海拔的山地、黄河以北地区种植的,可以根据长势,根茎生长较差(根细小),也可药农早春收获一定要早,不要等到发芽后再收,发芽后收获的根茎空心,养分流失,药效降低、没有价值。

丹参种植一亩地收益

种植效益粗略分析 (1) 总投资:每亩栽培种苗8000棵,优质种苗每棵6分,种苗款480元;亩施用复合肥50公斤,大约150元;栽培、管理、收获、晾晒、收储等大约需要人工6个,每个工日按60元计算(中老年人),计款360元;收获时按租赁玉米秸秆还田机(收获地上部)40元 收获机(丹参根部)180元,计约每亩220元;其它90元;合计每亩总投资大约480 150 360 220 90=1300元。

(2) 亩收入:亩栽培种苗8000棵,按每棵平均产丹参干货1两(50克),折合亩产丹参干货400公斤;按平均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10元(统货),亩收入400公斤*10元=4000元。

(3) 纯利润:亩收入4000元—亩投资1300元=2700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药丹参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种植一亩地收益有多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66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