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8  浏览次数:8549
内容摘要:一、干旱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由于降水量严重不足,土壤蒸发造成水分损失,河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是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工业用水不足等灾害。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损失相当大。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干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灾害面积达1.2亿亩,每年干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缺水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二、暴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一、干旱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由于降水量严重不足,土壤蒸发造成水分损失,河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是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工业用水不足等灾害。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损失相当大。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干旱面积达3亿亩以上,灾害面积达1.2亿亩,每年干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缺水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二、暴雨

暴雨是短时间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在地形低洼、地形堵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甚至引起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决堤,给人民和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灾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灾害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1999年等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水灾害。

三、台风

台风是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旋涡的总称,造成暴风、暴雨、大浪和暴风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强的天气现象。其损失年平均在100亿元以上,2004年登陆浙江的“云娜”一次损失超过100亿元。另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对农业和渔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个城市的13个县(区、市)3。九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大。

四、低温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和寒潮侵入引起的连续几天气温下降,造成作物损伤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份为1968年、1975年、1982年冻害死苗破坏面积达到20%以上。1977年10月25日至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埋,牲畜大量死亡。2011年12月,广西东北部发生霜冻灾害。2012年1月南方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冻结天气,油菜等作物和露天蔬菜受到冻结和冻结,云南西南部分地区的橡胶、咖啡、香蕉也受到低温寒冷,华南中北部的低温天数达到5~9天,甘蔗、未收获的香蕉受到中度寒冷,低温寒冷使土豆冻结,番茄果实破裂,对部分家畜和水产养殖也有影响。

五、高温

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越来越严重,中国气象部门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警报信号。1994年夏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1949年以来罕见的炎热天气,6月24日江南和淮北地区首次出现了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7月11日之前高温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整个地区,其中江南很多地方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9~40℃,8月2~4日出现了范围最大、强度最高的高温区,川东和鄂西南局地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2℃。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会造成什么危害”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54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气象灾害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