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科学养猪技术,饲料配制原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5  浏览次数:81244
内容摘要:一、选择优良品种1、长白猪: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瘦肉产量高的瘦肉型品种,瘦肉率为60-63%。成年猪体重250-350公斤,母猪体重220-300公斤。窝平生子10-12头,双月断奶体重15-18公斤,6月龄体重90公斤以上,平均日增加700克,料肉比3.5:1。2、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一年可达160公斤以上。成年猪体重300-500公斤,母猪体重250-350公斤。母猪生育10头,双月断奶16公斤以上。每天增加650克

科学养猪技术,饲料配制原则

一、选择优良品种

1、长白猪: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瘦肉产量高的瘦肉型品种,瘦肉率为60-63%。成年猪体重250-350公斤,母猪体重220-300公斤。窝平生子10-12头,双月断奶体重15-18公斤,6月龄体重90公斤以上,平均日增加700克,料肉比3.5:1。

2、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一年可达160公斤以上。成年猪体重300-500公斤,母猪体重250-350公斤。母猪生育10头,双月断奶16公斤以上。每天增加65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为3-3.5:1,瘦肉率为60%以上。

3、杜洛克猪:杜洛克猪全名杜洛克泽西,原产于美国。出生后153天体重达到90公斤,每年达到160公斤,平均日增加600克以上,肉比2.91:1,适宜做第二父本。成年猪340-450斤,母猪300-390斤,双月断奶重16斤,瘦肉率60%左右。

4、太湖猪:太湖猪是世界猪种繁殖力最高、产仔数最多的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江浙上海边界的太湖流域。太湖猪体型中等,母猪产仔窝平均15头,是世界养猪业不可多得的好母本。

5、荣昌猪:荣昌猪原产于四川省荣昌和隆昌两县,已有300多年历史,平均产仔12头,成年母猪150-200公斤,瘦肉率42%。

6、杂交猪:杂交猪由国内地方母猪与国外良种公猪交配生产的杂种仔猪,用于育肥猪,能更好地表现父母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反抗性、繁殖率、发育速度、生理活动、产量、质量、寿命和耐久性等各种性状方面。

二、配合日粮组成

1、能量饲料又称碳水化合物饲料,主要是家畜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包括玉米、高粱、水稻、小麦、红薯、米糠、麸皮等。这里主要是玉米和水稻。

2、蛋白质饲料是猪需求量大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构成各种组织、维持健康、保证繁殖、促进发育,包括鱼粉、血肉粉、羽毛粉、蚕蛹粉等。豆类蛋白质含量为20-24%,饼粕类为25-50%,动物类为50%以上。

3、维生素补充料,在饲料中占很少的一部分,但猪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感官活动、神经机能与其密切相关,主要功能是控制和调节代谢作用。日粮中精青料1:1.6-2组合,一般都不会缺乏。

4、矿物质饲料的主要功能是构成骨骼、牙齿、调节血液浓度,促进消化神经活动、肌肉活动和内分泌活动,主要有食盐、骨粉、贝壳粉、碳酸钙、木炭、红土等。

5、添加剂饲料是指人为添加到饲料中的矿物质和各种药物(驱虫药、健胃药等)。

三、饲料配制原则

1、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尽量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力求多样化,使原料营养达到基本平衡或全价。

2、饲料的适口性,只考虑营养而忽略适口性,达不到预期目的。

3、注意配合料体积与猪采食量之间的关系。

4、饲料中粗纤维的比例不得超过20%。

5、有毒性的饼类饲料不宜在配合饲料中占较高比例,要求去毒后再使用。

6、微量元素、食盐和预混料中的预防性药物应按比例在原料时搅拌均匀,防止中毒。

7、尽量利用价格低、能满足营养要求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科学养猪技术,饲料配制原则”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7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