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兔子球虫病吃什么药?兔子球虫病如何预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08  浏览次数:81123
内容摘要:一、兔子球虫病是什么兔子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兔子的小肠和胆管上皮细胞内导致的,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兔子都可以感染,但1~3月龄的兔子最容易感染,而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兔子发病轻微,多为带虫者,成为重要的感染源。二、兔子球虫病的症状是什么根据球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初期病兔食欲减退,精神郁郁,伏卧不起,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上升,腹部膨胀,臌气,腹泻,肛门污染,排粪频繁。肠球虫有顽固性腹泻,甚至拉血痢,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肝球虫病肝脏肿大,肿区触诊疼痛,黏

兔子球虫病吃什么药?兔子球虫病如何预防

一、兔子球虫病是什么

兔子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兔子的小肠和胆管上皮细胞内导致的,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兔子都可以感染,但1~3月龄的兔子最容易感染,而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兔子发病轻微,多为带虫者,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二、兔子球虫病的症状是什么

根据球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初期病兔食欲减退,精神郁郁,伏卧不起,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上升,腹部膨胀,臌气,腹泻,肛门污染,排粪频繁。肠球虫有顽固性腹泻,甚至拉血痢,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肝球虫病肝脏肿大,肿区触诊疼痛,黏膜黄染。家兔球虫病后期常出现神经症状,四肢抽搐、麻痹,因而极度衰竭致死。肠型死亡快,肝型较慢。

三、兔子球虫病如何预防

1、兔舍建筑应选择向阳、干燥的场所,并且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兔笼特别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来杀死卵囊。

3、断奶后至3月龄的兔子应该用药物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不分季节。

四、兔球虫病有哪些药物

1、兔球速杀广谱类粉剂抗球虫药,每百公斤饲料混合药物100克饲养。

2、氯羟吡啶每百公斤饲料混合药物20~25克饲养,但是效果不明显。

3、氯苯胍每天体重15毫克拌料,但一般会产生耐药性。

五、兔子球虫病怎么用药

1、皮下注射

(1)方法:通过将针剂球虫药注射到皮下后,慢慢吸收,达到预防效果。

(2)优点:给药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确切。

(3)缺点:需要注射很麻烦,兔子有疼痛感。

2、直接口服

(1)方法:将可直接口服的水剂球虫药直接喂入兔子的口中吞咽吸收,达到预防的效果。

(2)优点:用药量准确,摄入量有保证,效果准确。

(3)缺点:需要喂药很麻烦,会导致兔子生气,或者喂药的人被咬,抑或兔子喂药时受伤。

3、混饮方法

(1)方法:将水剂球虫药按一定比例与饮水混合后,使兔子自由饮用,达到预防效果。

(2)优点:无需打针,无需专业喂药,省事。

(3)缺点:很多兔子的饮水量小,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或者在饮水中加入球虫药有异味导致兔子不喝,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失败。

4、混粮方式

(1)方法:将粉剂球虫药按一定比例与兔粮混合使兔子自由食用,达到预防效果。

(2)优点:无需打针,无需专业喂药,省事。

(3)缺点:药粉的附着性差,很难与兔子的饲料充分混合,很难全部附着在兔子的饲料表面,很多幼年兔子的饮食不规律,或者在兔子的饲料中加入球虫药有异味导致兔子不喜欢,而导致药物的摄入不足,最终导致预防球虫病的失败。

5、含药饲料

(1)方法:兔子饲料生产者将球虫药预置在兔子的粮食中,兔子通过吃食间接摄取球虫药来达到预防的效果。

(2)优点:无需打针,无需专业喂药,省事。

(3)缺点:兔子饲料的适口性差,就会导致药物摄入不足,最终预防球虫病失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兔子球虫病吃什么药?兔子球虫病如何预防”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16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兔子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