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甲鱼的养殖前景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2  浏览次数:8693
内容摘要:甲鱼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食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养殖也比较普遍,有很好的养殖价值和经济效益,那么,甲鱼的养殖前景怎么样?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一、目前市场需求与前景1、从消费市场看十年
甲鱼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食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养殖也比较普遍,有很好的养殖价值和经济效益,那么,甲鱼的养殖前景怎么样?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一、目前市场需求与前景
1、从消费市场看
十年前,食甲鱼是相当高层次的消费,但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甲鱼的价格也为消费大众所接受,现在红白喜事、上梁搬家、有人走访送礼等使用甲鱼非常普遍,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格高品质的甲鱼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甲鱼产品出口和作为保健食品等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此外,据调查仅四川一,在淡季时甲鱼消费每天就有90吨。目前许村人经营的温室甲鱼主要销往南京、杭州、上海等地,三地批发市场日销售数量分别达到125吨、75吨和50吨,市场消费量巨大。
2、从经济效益来看
2012年上半年温室甲鱼一直处于较好价位。按全程温室养殖模式估算:台湾鳖不算人工,成本在24元/公斤,一万只鳖苗养殖10个月左右,生产出4000-4500公斤,规格0.5公斤/只的商品鳖,成活率85%左右,温室台湾鳖直接上市,价格在36.6元/公斤,而去年同期甲鱼价格在33元/公斤,扣除成本上涨因素每棚甲鱼利润在4万元以上。按二段法养殖模式估算:当年投放日本鳖苗种,较台湾鳖高1元多每只,其它生产成本相似,一万只鳖养殖7个月产量为4500-5000公斤,规格0.5公斤/只左右,出温室移到外塘养殖至4个月以上,统货规格在1公斤/只左右,生产成本为40-43元/公斤,而出棚价格在80元左右/公斤,效益可观。
根据近年来的甲鱼发展情况和消费者需求,对未来三年的行情比较看好。一则人们对甲鱼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认可,喜欢吃甲鱼的人越来越多;二则甲鱼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可靠,甲鱼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期,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市场销售稳定。

二、甲鱼养殖存在的一些制约和困难
1、甲鱼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养殖风险日益加大
2008年时甲鱼行业走入低谷,甲鱼平均价格只有12元左右/斤,而到2011年甲鱼行业重新回暖,平均达到了23元/斤以上,到2012年价格又回落到18元/斤左右。市场价格的大幅振荡使甲鱼养殖行业从高利润行业转入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行业。
2、甲鱼养殖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由于温室甲鱼全年均以封闭式高密度养殖,一年中残存饲料及甲鱼本身新陈代谢的产物积累等全滞留在养殖水体内,甲鱼出售之时将养殖池内全部污染物随水体排出,造成部分河道水体终年呈棕黄色,河床淤积严重,当温度上升之时水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及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3、养殖成本不断升高
2012年鳖蛋到户价达1.2元/只,比上年提高0.6元,以孵化率80%、成活率85%计算,每只甲鱼成本将提高0.73元,加上饲料价格上涨800元/吨,预计后期还将涨500元/吨(每棚至少上升3600元以上)、燃料上涨130元/吨(每棚成本上升2300元左右)、人工上升,甲鱼养殖综合成本将每斤增加1.5元以上。
4、甲鱼品质与市场消费趋势不符
目前农户养殖甲鱼追求见效快,绝大多数采用温室棚养殖,多投放饲料,多使用各种防病、治病药水,造成了温室甲鱼品质不高。目前食品消费向着生态、环保、有机化方向发展,温室甲鱼消费人群逐步减少。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甲鱼的养殖前景怎么样,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中药材料入药,甲鱼养殖也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甲鱼的养殖前景怎么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98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