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稻棉蒜薯四熟制栽培模式,管理方法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9  浏览次数:81097
内容摘要:安徽省繁昌县高安农技站推广旱稻、棉花、绿蒜、马铃薯四熟立体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收获旱稻213公斤、籽棉200.7公斤、绿蒜510公斤、马铃薯148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培养模式如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种植模

安徽省繁昌县高安农技站推广旱稻、棉花、绿蒜、马铃薯四熟立体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收获旱稻213公斤、籽棉200.7公斤、绿蒜510公斤、马铃薯148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培养模式如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种植模式

每条皮带1米。棉花单排垄栽,棉花按单排垄宽50厘米,垄距1米,两垄中间50厘米宽的畦面。棉花株距25cm,行距1m,每667平方米种植2500株。在两行棉花中缘移栽两行旱稻,株距16cm,每667平方米移栽8000丛。旱稻收割后,在边上钻了3排老蒜,株距5厘米,行距13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40万株。棉花、大蒜收获后,全田种植马铃薯,穴距40厘米,行距90厘米。每穴播种3~4粒马铃薯种子,间伐后每667平方米保留6000株。

种植管理技术

1、旱稻。选用巴西旱稻。在4月上旬,种子在水中浸泡2-3天,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即可播种。当苗龄控制在25~30d,叶龄3.5~4.5叶时,5月上旬在两行棉花的中缘移栽两行旱稻。每盆播四粒种子;移栽时,每个穴栽4株基本苗。种植前每667平方米施猪粪1000公斤,进口复合肥15公斤。种植后5-10天,翻耕除草。同时,每667平方米施用10公斤尿素和4公斤氯化钾,促进有效分蘖。在灌浆期,每667平方米喷施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15kg,水50kg。此外,为防止倒伏,拔节前后可在叶片上喷施120g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和60kg水,以控制节间伸长。同时,要注意防治蛀虫和杂草。8月上旬和中旬旱稻成熟时,应及时收割。

2、棉花。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思敏10号、抗虫棉等,4月中旬在营养钵中育苗,5月中旬移栽。苗龄控制在28d。种植前应尽可能多施猪粪和土壤2500公斤、饼肥40公斤、进口复合肥15公斤、尿素20公斤。在5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施用25公斤碳酸氢铵或7-10公斤尿素。7月上旬和中旬花铃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从7月底到8月初,8月上旬和中旬。同时,做好修剪、修剪、化学防治、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后期施用覆盖肥。12月棉花丰收后,要及时留茬。

3、青蒜。品种为二水早。8月上旬、中旬收获后,进行深耕、除茬、除草、边栽,边播3行老蒜。播种时,将蒜瓣盖剥开,按蒜瓣大小、中、小种播种。播种深度2-3cm。播种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5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播种后,施用30担腐烂的人畜粪便,然后用植物灰覆盖。苗木出苗后,要进行培植除草、培土,每667平方米浇灌腐殖质1500公斤或尿素5-7公斤,使苗木完整结实。12月下旬,绿蒜离开了麦茬。

4、土豆。筛选出抗病早熟品种克新4号、郑薯2号。在12月下旬收获棉花和大蒜后,要整地犁地、除草、整地、种土豆。播种前把种子割了。可选用表皮光亮、大小适中、无病虫害、无冻伤的马铃薯种子。可根据有效出芽眼切成土豆片,用植物灰混合消毒,与湿土分层交替放置,分3-4层堆放。如果气温较低,顶层应覆土并覆盖塑料薄膜以提高温度。15-20天后,芽长2厘米。播种前667平方米,施土杂肥20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20公斤,草木灰15公斤。播种前,施用15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便,并覆盖土壤和地膜。秧苗出土后,膜被打破,秧苗被放生。出苗后,在667平方米上施用1500公斤腐殖质肥料或7-10公斤尿素。在马铃薯开花初期,用30~40mg/kg的甲哌喹控制马铃薯幼苗的旺盛生长。5月上旬收割除茬。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稻棉蒜薯四熟制栽培模式,管理方法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40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