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柴胡种子的种植方法有哪些,柴胡种植时需要注意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9  浏览次数:8891
内容摘要:柴胡是一种很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植物,常用于缓解外在症状,常用于感冒发烧、胸痛、肛门下垂等。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柴胡人工栽培的要点。柴胡种子每亩需要多少斤播种柴胡时,应控制播种密度。我们通常每亩用8斤到1

柴胡是一种很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植物,常用于缓解外在症状,常用于感冒发烧、胸痛、肛门下垂等。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柴胡人工栽培的要点。

柴胡种子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柴胡种植时需要注意什么

柴胡种子每亩需要多少斤

播种柴胡时,应控制播种密度。我们通常每亩用8斤到10斤种子。如果种子发芽率比较高,每亩8斤种子就够了,仅供参考。

柴胡的栽培方法

1、选址与准备

选择土层较深(5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壤土。所选地块应翻深30cm,耙细,每亩施腐熟稳定肥2500kg。同时以50kg过磷酸钙和20kg硫酸钾为基肥。

2、种子选择

应种植柴胡种子。柴胡的一些植物在播种当年开花结实,但发芽率低,不适宜播种。将播种后第二年的柴胡种子用于生产。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柴胡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经过12个月的贮藏,种子发芽率几乎为零,第二年的种子不能用于生产。

3、种子处理

柴胡种子播前不处理,发芽时间长,出苗率低。因此,有必要在播种前进行相关处理。处理分为三步:一是淘种,将柴胡种子用水浸泡,撇去浮在霉变种子和糠壳表面的浮粒;然后用0.5%-0.8%的高锰酸钾浸泡种子8-12小时,高锰酸钾溶液不宜过多,液面应在种子上方,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然后过滤高锰酸钾溶液,并与植物灰和*按1份种子:1份植物灰:1份细*的比例混合。一般来说,灌溉条件差的地区不进行发芽处理。以免发芽后死亡。

4、间伐与再植

播种后,幼苗通常在20天左右出苗。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并用麦秸、稻草等覆盖物覆盖2cm厚。当秧苗快长满时,移去覆盖物,让秧苗完全接受阳光。苗高15厘米时,进行间伐和补植。如果株距为5cm,则不允许过度种植,否则会影响商品产量。

5、病虫害防治

(1) 柴胡主要病害有锈病、斑腐病、根腐病等。

1锈病:发病时间为5月至6月,春夏两季病情严重。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会损害叶子。发病初期,叶、茎、枝上出现零星锈斑,逐渐侵染全株,影响植株生长和根系发育。

防治方法:对出现的前清园病,用25%粉剂治疗或发病初期,1000倍液体或50%硝酸钠50%倍200倍分散,400倍敌方锈菌钠喷剂防治,10天1次,2~3次。

2斑腐病:损害叶片,产生直径3-5毫米的圆形暗褐色病斑,中心灰色。分生孢子形成于叶片的两侧。在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上的病斑会一个接一个,导致植物的枯萎和死亡。通常发生在7月,高峰期是8月。

防治: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溶液或50%德吉特1000倍液体喷雾防治,每日7次,连续喷2-3次。

三。根腐病:5月份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粘质土较重。主要为害柴胡根部,腐烂枯萎致死。

防治方法:田间移栽病株,火烧病株;高畦种植,注意排水*土壤消毒,病株清除,穴位用石灰消毒。

(2) 柴胡主要害虫有蚜虫、黄胸鸽、紫堇等

1、桃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它一年有10多代。

防治方法:种植柴胡的地块应远离桃、李、杏、李等越冬寄生植物,减少虫源。黄板可以用来引诱蚜虫,天敌也可以用。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食蚜蝇、蚜霉等,当蚜虫受到严重危害时,应及时喷洒。普通50%蚜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也可与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或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配合使用。

2、黄色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发生于六月至九月。幼虫破坏叶子和花蕾,吃进一个削减或只花梗。

防治方法:每5-7天喷90%敌百虫800次,每次2-3次。300倍液体与绿色真菌(每克100亿个孢子)的喷洒效果也很好。

3、红色条纹吸盘,又称臭虫,属于半翅目臭椿科。从六月到八月是有害的。成虫和若虫吸收汁液,使植物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人工或用90%敌百虫800倍喷雾剂。

综上所述,是柴胡种子种植的重点。喜欢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学习新内容。请不要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柴胡种子的种植方法有哪些,柴胡种植时需要注意什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094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