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野生石蛙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31  浏览次数:81092
内容摘要:石蛙学名叫棘胸蛙,又叫做石鸡、石蛤、飞鱼等,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养殖价值,在我国养殖也比较普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野生石蛙养殖技术。一、生长习性石蛙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
石蛙学名叫棘胸蛙,又叫做石鸡、石蛤、飞鱼等,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养殖价值,在我国养殖也比较普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野生石蛙养殖技术。

一、生长习性
石蛙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夜间是活动的盛期,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拖对等行为,喜食蚯蚓、蛆虫、蚱蜢、蚁类、泥鳅、河蟹、蝼蛄等活饵,为冷血变温动物,当水温降至10℃进入冬眠,冬眠期约为4个月,冬眠后体重将会有适度的减轻。

二、蛙池建造
石蛙属穴居动物喜阴,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人工池的建造要靠近山溪泉水、背阴平坦之地。蛙池一般用砖石结构,面积8~10平方米。池高1.2米,墙面和池底用混泥土摸平以便保水和防逃。根据成蛙、幼蛙、蝌蚪不同生长期对水深的要求,分别在4、6、12厘米处和池底设4个排水孔。池中央用砖石间隔4厘米纵横放置,上面用多块水泥板履盖形成洞穴,上面做食台,食台四周种植一些水草,食台面积不得超过整池的1/3,穴的高度要高于最高水面1~3厘米。

三、种蛙来源
石蛙种蛙的来源为野生石蛙,根据石蛙夜间捕食的特点,一般于3月、9月晴天夜间捕捉最合适。石蛙喜食莹火虫,对忽明忽暗的光敏感,捕捉时用香烟、香等在石蛙繁居的山塘、沟溪处甩动.当听到石蛙上岸声后,立即用手电照住即可捕到。

四、亲蛙饲养
雌蛙选择100克以上、腹大腿圆、跳跃力强、皮肤无损作亲蛙,雄蛙150克以上、胸刺明显、抱对力强、完好无损作亲蛙,雌雄比为1:1,密度为5~10对/平方米。亲蛙的饵料以鲜活的昆虫、小动物为主,晚8~10时投喂,投喂量为群体重的2~5%,晴天多喂,阴雨低温天少喂,注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和饲料多样化。

五、产卵孵化
第2年春天水温上升15℃时,石蛙冬眠结束开始捕食,此时要保证亲蛙的摄食量。当水温上升到18℃时,雌雄蛙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受精卵吸水澎胀粘在穴壁上。将受精卵取出放人孵化池或将产后雌雄蛙移走,增加水深浮化皆可。孵化期要用微流水,用防蚊网罩住池顶,防止蛇蚊幼虫危害蛙卵,水温18~25℃时约6~7天蝌蚪可出膜。

六、蝌蚪饲养
刚出膜的蝌蚪只能作垂直游泳,不吃食,靠卵黄供给营养,3~4天后开始作平行运动,开始吃食,主要用鸡蛋黄等研磨投喂,20天后补充一些植物性饲料如菜叶等,60天后蝌蚪长出后肢,70天后前肢长出,75天后蝌蚪藏在洞穴中不食不动脱尾变成幼蛙。

七、幼蛙饲养
幼蛙的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运动性饲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周安静、光线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质要求与蝌蚪期相同,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厘米。以后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

八、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越冬时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也应有塑料薄膜加盖保温防冻措施,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

九、病害防治
1、车轮虫
【症状】虫体寄生蝌蚪鳃上时使呼吸困难,浮于水面,进而大批死亡。
【防治】可用0.5ppm硫酸铜和0.2ppm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2、气泡病
【症状】患病蝌蚪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抢救则造成死亡。
【防治】将病蝌蚪移入水质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2天,高温期间要保持有充足的常流水。
3、水霉病
【症状】患病蝌蚪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如旧的棉絮状的白毛,常在池边缓慢游动。
【防治】聚维铜碘彻底清池消毒,红霉素0.05~0.01ppm或1.4~3ppm五倍子全池泼洒。
4、出血病
【症状】患病蝌蚪腹部尾部有出血或斑块,肛门周围发红,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
【防治】用1ppm聚维铜碘全池消毒。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野生石蛙养殖技术,石蛙营养价值可与野生甲鱼媲美,但随着野生石蛙越来越难在深山老林捕捉到,目前逐渐发展成为较有市场前景的养殖项目,具有可观的养殖效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野生石蛙养殖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810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